“象山花鑼鼓”是大英縣象山鎮特有的樂種,又稱“花花鑼”,由當年象山民間鼓樂手組成“公堂”(即擊樂隊)開始在民間流傳,其樂隊由大鑼、大鼓、大鈸、四個馬鑼組成,由于較一般鼓樂班多了幾個馬鑼,演奏靈活、花飾色彩新穎,故稱花鑼鼓且曲牌獨具特色。
漫長的歲月間,“象山花鑼鼓”經過了興起、繁盛、沒落、沉寂的不同階段,曾經幾乎滅絕。如今,為了挽救這一瀕臨失傳的古樂“活化石”,越來越多的人走上了傳承發揚之路。
在今年初公布的第八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中,“象山花鑼鼓”第四代傳承人齊小蓉便位列其中。
省級非遺“象山花鑼鼓”代表性傳承人齊小蓉
守藝開路 讓古樂“活化石”煥發新生
年逾六旬的齊小蓉是土生土長的象山人,她記得,小時候遇到逢年過節、廟會慶典等重要時刻,許多老師傅都會敲起花鑼鼓,場面熱鬧而震撼。
“那種歡快的節奏、恢弘的場景讓我從很小就喜歡上了花鑼鼓,并且還跟著老師傅學過基礎?!睆男〉亩δ咳咀岧R小蓉對這門古老的民間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象山花鑼鼓表演
幾許沉浮間,在政府和相關部門等的重視下,這門瀕臨失傳的古樂“活化石”逐漸煥發出了新的“春天”。2007年,大英縣打造“象山花鑼鼓”品牌,以齊小蓉為首的大英縣鼓樂協會臨危受命,迅速組建了一支隊伍進行系統學習,齊小蓉正式拜師第三代傳承人鄧茂洲學習“象山花鑼鼓”技藝。
出生于1931年的鄧茂洲師承第二代“象山花鑼鼓”傳承人夏左興,從師學藝五十余年,收集整理了《一順風》《節節高》《吊猴子》《青蛙跳水》等花鑼鼓曲牌十五支,培養徒弟五十余人,為傳承“象山花鑼鼓”這一民間文化作出了積極貢獻。
“當年,我們參加了遂寧市第八屆‘涪江之秋’文化藝術節,我和鄧茂洲老師一起負責培訓和演出?!饼R小蓉說,作為象山人,她有責任把這份家鄉的文化傳承好。
彼時,擔任大英縣鼓樂協會總教練的楊興國也積極投身相關工作,他系統整理了原始資料,把即興的花子固定成譜,降低了學習門檻,為齊小蓉等人的學習建立了堅實的教學基礎。
活態傳承 讓世界看見“遂寧文化”
在齊小蓉看來,“象山花鑼鼓”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原生態”和“活態”傳承。
“它是流傳于大英縣象山鎮的古老情景音樂,始于商周、興于秦漢、盛于唐宋,融合了打擊、唱念、肢體動作,拙樸雅俗、情趣橫生,被譽為四川地區漢民族民間音樂的‘活化石’?!饼R小蓉向記者表達著她對于象山花鑼鼓這一古老藝術的理解。
因為沒有固定旋律,全靠節奏的變化來表達情緒,對于齊小蓉而言,學習上最大的難點就是要背譜子、掌握節奏感,而且鑼、鈸、鼓等幾種樂器要協調配合。“我靠著一種堅持的信念,反復練、反復背,從最基礎的節奏開始打起,一點點摸索,慢慢熟練。”回想起最初學習“象山花鑼鼓”的情景,齊小蓉感慨地說。
象山花鑼鼓表演
2018年,齊小蓉帶領25人到北京參加CCTV7《鄉村大世界》欄目的錄制。這是“象山花鑼鼓”第一次登上央視舞臺,向全國人民展示來自川中遂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那天,站在舞臺上,我的心跳得特別快,從象山鎮的小山村一路走到央視的大舞臺,那種激動的情緒無以言表?!弊鳛椤跋笊交ㄨ尮摹钡膫鞒腥?,能夠帶著“象山花鑼鼓”走上更遼闊的舞臺,讓更多的人看見“象山花鑼鼓”,對齊小蓉而言,這無疑是一種莫大的榮耀?!皩ξ覀兌?,這不只是一次演出,更是一次鼓舞和認同。”齊小蓉說,她會永遠記得那一天的燈光和掌聲。
代代傳承 讓非遺“活”起來
對許許多多曾經輝煌后陷入沉寂的古老文化而言,在新時代重新煥發生機,被關注和堅守,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
如今,以齊小蓉為引領的“象山花鑼鼓”團隊共有50多人,年齡段各異?!白畲蟮墓餐c就是大家都熱愛‘象山花鑼鼓’和‘蓬萊大樂’這兩項非遺?!闭f到這群志同道合的同伴,齊小蓉開心又驕傲。這個團隊堅守著對本土非遺的熱愛,想要盡自己的一份力讓其散發出更璀璨的光芒。帶著同樣的心聲,他們走到了一起,十幾年如一日地堅持排練和演出。
齊小蓉說,整個團隊主要以傳承與展示、展演為核心,除了組織演出,還承擔培訓任務,把這門傳統技藝一代一代傳下去。
齊小蓉(左一)教學生們體驗花鑼鼓
“目前,我們每年會舉辦兩次培訓班,實現新老交替,讓這門技藝不斷傳承。我們還積極進入幼兒園、中小學校園和社區開展公益教學,讓非遺從娃娃抓起,從群眾中扎根?!饼R小蓉欣慰地說,在她和一眾伙伴的共同努力下,百年民間藝術走進了群眾的視野,逐漸“活”了起來。
“‘象山花鑼鼓'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百年非遺,它承載的是歷史、是鄉情、是我們的文化根脈,我們這代人有責任把它一代代傳下去。"被評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后,齊小蓉感嘆自己和同伴們多年來對藝術傳承的努力沒有白費。
對于象山花鑼鼓未來的發展,齊小蓉有著自己明晰的規劃。
“我們計劃申請設立花鑼鼓傳習基地,爭取走進更多學校、社區、鄉村。也想把花鑼鼓與現代元素融合,比如加上舞臺燈光、結合現代編排,讓它更有表現力,吸引更多人來了解它、喜歡它、傳承它?!庇懈嗟钠脚_展示,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愛,古老藝術的生命就會煥發出新的活力。齊小蓉說,她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真正做到讓非遺“活”起來、“火”起來,代代傳承,家喻戶曉。(來源:遂寧文聯 何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