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為什么我的養老金只有2000多元,別人卻有5000多元。養老金的高低,真的要看所生活的城市,畢竟每個地方的物價水平不同,生活成本也不一樣。
其實,衡量養老金高低,最準確的一個數據是養老金替代率。什么是養老金替代率?就是退休后每月領取的養老金 / 退休前月工資收入,比如你退休前工資是8000元,退休后養老金是4000元,那養老金替代率就是50%。
那養老金替代率多少合適呢?國際警戒線是55%,也就是說你的養老金替代率低于55%,那退休后的生活質量可能就不高了。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替代率超過80%,企業職工只有40%。之所以差距這么大,原因就是養老金并軌之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和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計算方法不一樣。
事退人員的養老金計發和工齡有很大關系,工齡越長,養老金計發比例越高,比如超過35年的,養老金按90%的比例計發。最低的工齡滿10年不滿20年,計發比例也有70%。所以,體制內能夠保證養老金不會太低。
但企業職工就不一樣了,他們是根據本人養老保險繳費年限、養老保險繳費指數等來計算,也就是我們現在的養老金計算公式。
基礎養老金=當地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1+養老保險繳費指數)/2*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余額/養老金計發月數。
過渡性養老金=當地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1+養老保險繳費指數)/2*視同繳費年限*過渡性系數。
我們假設某地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是7000元,一個男職工60歲退休,實際繳費年限為25年,視同繳費年限為5年,繳費指數為1.1,個人賬戶余額為11.5萬元。
代入養老金計算公式可以算出,基礎養老金為2205元,個人賬戶養老金為827元,過渡性養老金為441元,每個月養老金就是3473元,不到社會平均工資的50%,也就是養老金替代率低于50%。
不過,經過10年的過渡期后,養老金并軌在2024年10月已經完成,以后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也要自己繳費,退休后的養老金計算公式和企業職工一樣,這就會導致他們的養老金替代率下降。
那有人就會問了,養老金并軌后,體制內外的養老金差距就會縮小了?本來搞養老金并軌,就是為了縮小體制內外的養老金差距,也是為了公平。
但是,養老金的差距還會存在,而且不小。為什么呢?一個是體制內工作穩定,繳費年限普遍都很長。另一個是他們的繳費基數高,還有一個是他們有職業年金。
再看企業職工,動不動失業幾個月,有的甚至更長。特別是靈活就業人員,艱難繳滿15年的最低繳費年限,和體制內繳費三四十年,差距巨大。繳費基數也低,很多公司為了節省成本,都是按最低檔給員工繳納社保。至于說企業年金,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只是一個傳說。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的說法,養老金替代率已經從15年前的約50%下降到現在的約40%。而且,老齡化的加劇,贍養率逐年攀升,養老金替代率還會繼續下行。所以,他之前就建議年輕人提早規劃養老,越早越好。
養老金替代率下降是正常的,在1889年發明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德國,早就承受著人口老齡化給養老金收支平衡帶來的壓力。
為了緩沖養老金替代率下行壓力,國際上常用的做法就是延遲退休年齡,提高繳費時長,大力發展養老金第二、第三支柱。不過,鄭秉文的建議是對的,想要退休后過上不錯的養老生活,真的要早一點做養老規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