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類便仰望星空,不斷追問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
圖源網絡
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探索宇宙外生命,剛進入2025年,科學家就宣布宇宙中有一顆和地球“撞款”的星球,不僅質量是地球的六倍,上面的自然環境甚至比地球還要優越。
新聞截圖
4月底再次傳出消息,124光年外的行星上,首次被檢測出疑似外星生命的“化學指紋”,也就是說外星可能真的有生命存在。
K2-18b,發現生命跡象的“化學指紋”
那么這顆星球真的能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嗎?我們是否又陷入了盲目樂觀的陷阱?
圖源網絡
“新地球”的誘惑
如果宇宙是一張考卷,K2-18b和HD 20794 d無疑是最搶眼的兩道“加分題”,先說124光年外的K2-18b。
行星
這顆質量8.6倍于地球的“超級地球”,讓科學家集體失眠,詹姆斯·韋伯望遠鏡在它的大氣中抓到了二甲基硫醚和二甲基二硫醚的“化學指紋”。
行星
這兩種物質在地球上幾乎全由海洋浮游植物等微生物制造,更驚人的是,其濃度是地球的數千倍,仿佛整顆星球都在“呼吸生命”。
K2-18b
加上此前發現的甲烷、二氧化碳和50%的水蒸氣濃度,一個被氫大氣包裹的液態海洋世界呼之欲出,劍橋團隊激動宣稱:“這是人類迄今最強的外星生命證據!”
K2-18b
但科學家的興奮中帶著清醒:K2-18b繞行的是一顆暴躁的紅矮星,每隔33天就完成一次公轉,表面可能被潮汐鎖定,兩面的溫度截然不同,對人類來說簡直就是煎熬。
圖源網絡
更棘手的是,二甲基硫醚也可能來自火山噴發或未知化學反應,99.7%的置信度(三西格瑪)離科學實錘(五西格瑪)還差臨門一腳。
圖源網絡
連網友都說:“K2-18b發現的二甲基硫只是疑似生命痕跡,別忘了還有極端嗜鹽古菌能制造這種物質,外星生命還得打問號。”
網友評價
再看HD 20794 d,這顆20光年外的“精裝房星球”似乎更“宜居”:22℃均溫、地球2.5倍的體積、穩定的類太陽恒星,理論上允許液態水存在,而且磁場和大氣保護層一應俱全。
圖源網絡
相比此前發現的“超級地球”,比如1400光年外的開普勒-452b,HD20794d僅20光年的距離堪稱“近鄰”,讓科學家直呼“這是人類探索史上的里程碑”。
圖源網絡
NASA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已將其列為重點觀測對象,計劃分析大氣中是否含有氧氣、甲烷等生命標志物。
圖源網絡
然而,理想豐滿,現實骨感,20光年看似“觸手可及”,實則是一道天塹,以現有技術,即便是最快的探測器,也需要3.5萬年才能抵達。
圖源網絡
即便未來研發出接近光速的飛船,跨越20光年仍需20年,而人體能否承受長期太空輻射、微重力環境仍是未解之謎。
圖源網絡
更棘手的是,HD20794d的橢圓軌道導致其溫度波動劇烈,可能從溫和春日驟變為極寒嚴冬,重力更是地球的2倍,人類連站立都成問題。
圖源網絡
即便存在大氣層,如果缺乏穩定磁場,也難以抵御恒星風對生命的致命打擊,這些變量讓“宜居”二字充滿不確定性。
圖源網絡
結語
發現“新地球”的狂歡,像極了買彩票前的興奮,頭獎誘人,但中獎概率微乎其微,人類總是渴望“備份”,卻忘了地球從不是U盤里的數據,而是一臺無法重啟的精密儀器。
圖源網絡
當我們在仰望星空時,更該學會低頭審視:與其幻想20光年外的烏托邦,不如先修復腳下這片滿目瘡痍的土地,畢竟,在找到“新家”之前,我們唯一的選項,依然是努力活下去。
信源:
齊魯壹點2025年04月26日——新知|外星生命真存在?科學家發現“第二個地球”
中國科技新聞網2025年04月25日——“超級地球”K2-18b 行星上發現生命活動跡象可能是外星生命嗎?
深圳新聞網2025年01月30日——證實了!發現“超級地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