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講的是一個關于《傷寒論》的問題,我在以前教過不到二十年的《傷寒論》,也做了一些這方面的工作,在這方面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今天就這些想法,想跟大家一起進行一些探討。其中主要的一個問題就是怎么能學好《傷寒論》,落腳點是在經(jīng)方應用上。
我在講課以前,先亮一亮我的觀點,我今天這個課怎么講。我對《傷寒論》的學習,對經(jīng)方的看法是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抓住經(jīng)方研究的三個綱。
第一個綱就是抓住《傷寒論》的原著原貌。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照著《傷寒論》原著讀,照著原著講,照著原著用。現(xiàn)在我們很多人已經(jīng)不按照《傷寒論》講了,張仲景怎么講我們已經(jīng)不管了,而是自己講自己的。
我舉個淺顯的例子,比如說《傷寒論》中“太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我們現(xiàn)在所有的《傷寒論》教科書講葛根黃芩黃連湯是治“協(xié)熱下利”的,還有人說葛根芩連湯能治喘的嗎?沒有了。為什么沒有了呢?《傷寒論》中明確講了“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那我們?yōu)槭裁淳桶选按钩觥蹦玫袅四兀侩y道它不治喘了嗎?這就是不按照《傷寒論》原著讀的結果。
曾經(jīng)有一個黑龍江的小兒患者,發(fā)燒,麻疹出不來,還有拉肚子還有喘,用抗生素治療效果也不好。老先生跑去給他一看,就給他開了幾味藥,燒也退了,利也止了,疹子也出來了,開的什么藥啊?就是葛根黃芩黃連湯。可是我們現(xiàn)在為什么講葛根黃芩黃連湯就治下利,不治喘了呢?這就是不按照原著讀的結果。我說到這些東西我就生氣,這樣的話你究竟是算讀過《傷寒論》,還是沒讀《傷寒論》呢
現(xiàn)在《方劑學》把五苓散歸入利尿劑當中,可是在《傷寒論》當中“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脈浮數(shù),煩渴者”“汗出而渴者”“渴欲飲水”“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這些都是用五苓散來治療。怎么就把五苓散歸入利尿劑了呢?這個“癲眩”、“水入則吐”不都是五苓散證嗎?怎么就把它歸入利尿劑了呢?怎么就歸入水蓄膀胱證了呢?誰讓這么講的呢?
為什么我們用不好經(jīng)方?就是由于我們人為地偷換了概念。我一講這些東西我就激動,為什么激動?明明張仲景的本文是這樣說的,現(xiàn)在有人就偏要那樣說。所以我今天講課的第一條就要跟大家講這樣一個思想,要照著原著讀,要照著原著講,要照著原著用。
第二個問題,《傷寒論》中講湯方辨證,比如桂枝湯證、麻黃湯證,這個是湯方辨證。什么八綱辨證、六經(jīng)辨證、表里辨證、衛(wèi)氣營血辨證,那是你的辨證。張仲景《傷寒論》里就是湯方辨證,張仲景就是這么說的。如果把桂枝湯說成是太陽中風的表虛證,很多人認為有汗時就用桂枝湯,無汗時就用麻黃湯,這是錯誤的。因為《傷寒論》中講“病人藏無他病,時發(fā)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wèi)氣不和也,先其時發(fā)汗則愈,宜桂枝湯”,這個桂枝湯是發(fā)汗的。你不讀這個條文,就把那個中風的桂枝湯拿來說事兒,當然這個桂枝湯不是文中的桂枝湯,桂枝湯是調和營衛(wèi)的,既可以發(fā)汗,也可以止汗,你非要說是那個太陽中風的桂枝湯,那你理解的桂枝湯就不是原文的桂枝湯了,我們在臨床上就沒辦法用了。是不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要抓住這個湯方辨證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的要害是要抓住經(jīng)方的法度問題。為什么《傷寒論》被稱為“群方之宗,重法之祖”?因為它是有法度的。你為什么不行呢?我們當代的中醫(yī)為什么難以出現(xiàn)大家呢?為什么難以出現(xiàn)傳世的名方啊?關鍵性問題是沒有法度。現(xiàn)在很多人開個方子,寒寒得要死,熱熱得要命。現(xiàn)在中醫(yī)的處方已經(jīng)大到什么水平呢?一張?zhí)幏蕉紝懖幌铝耍畮孜端帲踔潦侨畮孜端帯?/p>
大道至簡,《傷寒論》《金匱要略》教我們怎么用方啊?張仲景的方子平均藥味數(shù)就是4.81±2.28味藥。我們現(xiàn)在的處方是多大方啊?真的要這么多的藥嗎?我今天跟大家說,作為一個好中醫(yī),一個處方里的藥不用太多,你要有會用的主病主方,在一個方子當中會用一個特殊的用藥,那你想加一味你都加不進去,達到這種水平那你就是好大夫。如果說想加一味藥就加一味藥,想減一味藥就減一味藥,這種醫(yī)生就是沒有用藥的法度。
因此,我們做醫(yī)生要有底氣、要有根本、要有源頭。有一個俚語就說“藥過十二三,大夫必不粘;沒讀圣人書,何敢把脈參?”為什么這么講呢?就是因為這樣的醫(yī)生忽略了法度。我下面說了,現(xiàn)在臨床上存在的問題是“開方大而雜,忽略法度;用藥多而重,有欠精純”。我們?yōu)槭裁匆獙W經(jīng)方?學經(jīng)方的目的就是讓自己能夠有一個源頭和根本。
唐代的一個醫(yī)生,叫許胤宗,他舉了一個例子:“不能別脈,莫識病原,以情臆度,多安藥味,譬之于獵,未知兔所,多發(fā)人馬,空地遮圍。冀一人獲之,術亦疏矣。假令一藥偶然當病,他藥相制,氣勢不行,所以難瘥,諒由于此。”就像打獵,我們萬箭齊發(fā),可能把這個兔子打到了,是哪支箭打到的呢?我們并不知道。我們現(xiàn)在的中醫(yī)難道不是萬箭齊發(fā)嗎?
我們現(xiàn)在中醫(yī),如果拿一張?zhí)幏匠鰜斫o大家看,可以說清楚這個處方的理法方藥,不需要爐火純青、頭頭是道,只要有根有據(jù)、有理有方,那就是好大夫了。所以說為什么《傷寒論》是“重法之宗,群方之祖”啊?你看宣白承氣湯是哪兒化裁來的?柴胡舒肝散是哪兒化裁來的?哪個不是從經(jīng)方來的?為什么現(xiàn)在出的這些方子出來不管用了?為什么出不了好的方子?就是因為沒組方思想,沒思想就沒架子。
我舉個例子,王某,女,26歲,2013年8月19日初診。主訴:癱瘓在床16個月。患者自幼體弱易乏,怯懦膽小。2012年4月受上司訓話后心志郁結,如廁時大便干燥用力排便后脫力,無法站起,自此長期臥床,查無器質病變。就診時臥不能立,氣弱語短,進食甚微,小便失禁,便結如球,呃逆頻頻,畏寒惡熱,體瘦肉削,歷時半年。眠差,難以入睡,伴頭痛,腰部酸痛。舌尖紅,舌邊齒痕,舌根苔黃膩,苔質不均。脈弦。
西醫(yī)診斷是癔癥性癱瘓,中醫(yī)診斷是郁證、風痱輕癥、筋痿。先后以逍遙散合越鞠丸、小柴胡湯合蔞貝溫膽湯加減治療,雖有進展,但患者仍然不能起立。患者2014年4月7日九診時訴其服藥后精神轉佳,時有坐輪椅外出曬太陽。自覺腳后跟刺痛,不能著地。飲食可,腰背痛似折。小便調,大便一周未解,患者身無痛,四肢不收,神志無亂,據(jù)此從“風痱”論治,用《金匱要略》所載《古今錄驗》續(xù)命湯加味治療。處方:麻黃9g,桂枝9g,當歸9g,生曬參9g,生石膏15g(先煎),干姜9g,甘草9g,川芎6g,杏仁10g,炒決明子20g。5劑,水煎取1000ml,每次250ml,溫服取微汗。
患者2014年4月14日十診時已能持杖站立、短走、爬三層臺階,語言暢達。又以此方合補陽還五湯加減調治月余,其后對患者電話隨訪得知其諸癥良好,飲食正常,體重增加,已如正常人一般工作生活,狀態(tài)良好。
這個患者病情纏綿難愈,就診前半年起效不顯,然而病情的直接轉機則是出現(xiàn)在九診運用《古今錄驗》續(xù)命湯之時,病人從原來的終日躺臥病床而變?yōu)榭烧玖⑿凶摺!督饏T要略》引《古今錄驗》續(xù)命湯原文里面就講了“治中風啡,身體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這個方子很簡單,但是你們知道這個方子有多神奇嗎?效果很好。我覺得要學習經(jīng)方的應用,一定要照著經(jīng)方讀、照著經(jīng)方用,要理解它的精神
本文作者:國醫(yī)大師 王琦
(版權聲明:文章源于網(wǎng)絡,我們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中所涉及到任何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作為醫(yī)療診斷依據(j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chǎn)生的任何責任!)
( 哲醫(yī)論壇 —— 讓門生受益,為患者解難!)
往期經(jīng)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