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西咸新區官網5月14日10時更新顯示,劉國榮已任西咸新區黨工委書記,主持新區黨工委全面工作。
而在4月22日,陜西省委組織部發布的干部任職公示中,已公示劉國榮擬任省委派出機構正職。
作為國家級新區,西咸新區近年發展面臨多維挑戰,而今,劉國榮的上任,又將如何掌舵這座未來之城呢。
XI'
AN
多年主城區任職生涯
始終站在改革創新的第一線
劉國榮,男,1970年6月生,陜西西安人,1993年3月入黨,1989年7月參加工作,省委黨校大學學歷。
根據網絡公開信息顯示,參加工作后的劉國榮曾長期在灞橋區工作,歷任西安市灞橋區紡織城街道黨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紡織城地區綜合發展辦公室副主任,灞河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等職務。
在灞橋區任職期間,劉國榮參與并建設了灞橋區轉型升級的一項重要舉措,啟動新一輪的產業重組,建設西安現代紡織產業園區,將紡織城內紡織企業,省內紡織企業以及東部產業轉移而來的紡織企業,騰籠換鳥遷進新園區之中。
劉國榮所擔任的西安現代紡織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一職,在灞橋紡織城片區完成大規模的紡織產業搬遷、改造、升級工作中,承擔著重要的職責,而他亦優秀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目前,西安現代紡織產業園作為陜西省紡織服裝產業鏈條中的重要一員,仍在持續貢獻自身的力量。
可以說,劉國榮在紡織城企業退城入園這一歷史性事件中所承擔的角色,所體現的能力,亦是他在灞橋區工作的縮影,始終站在行政區改革創新的第一線。
2018年9月,劉國榮離開了工作許久的灞橋區,前往長安區任長安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副書記、常務副區長。
此次調職,劉國榮需要適應從帶領園區改革升級,產業創新的“先鋒”,到身處區縣主要領導班子之中,從大局角度考慮全區發展。
兩年后,劉國榮離開長安區,前往未央區任西安市未央區委副書記、代區長,同時兼任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管理委員會主任,并在三個月后,去代轉正。2022年,劉國榮辭去區長職務,升任未央區委書記一職。
作為西安城北重要的行政區,被開發區包圍的未央區長期缺乏概念包裝和大規劃支持,整體發展在此前開發區高速增長的時期中,被襯托的略顯乏力。
2020年,未央區開始打造五大片區概念,近些年來,未央區著力加速城市更新,騰出更多建設用地,推動未央由城市“中心”向城市“核心”轉變。
并在都市工業區園打造上,通過多個項目的推進取得決定性突破,圍繞未央湖打造微短劇拍攝基地、新媒體產業園和文創街區,搶占發展新賽道。
民生上,兩大硬骨頭被成功啃掉,一塊是規劃多年的紅旗鐵路改造,始建于1958年的紅旗鐵路專用線,于2018年正式停運。這條處于城市主城區,已然廢棄但又未拆除,對沿線居民生活、出行產生負面影響,規劃醞釀多年后,在去年正式開啟城市公園化的改造。
今年年初,紅旗鐵路公園改造完成正式開放,為西安新添了一座占地面積60萬平方米、南北全長8公里的“超長公園”。
另一個硬骨頭是梗阻多年的漢長城片區居民用水難的問題,通過市政自來水項目,解決了遺址區內約13萬居民的飲水問題。
未央區的變化顯而易見,而劉國榮不光在行政區繼續展現著自身力推改革創新的行動力,同時能啃敢啃硬骨頭的能力亦得以體現。
如今,劉國榮任職西咸新區,掌舵這一國家級新區,他肩上的擔子并不輕松。
西咸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承擔著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深化改革、促進科技創新的使命。
而隨著西咸一體化縱深推進,產業協同與科技賦能,西咸新區依舊需要發揮更大的作用,通過秦創原總窗口的定位,西咸新區既要提高本身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的程度,也要助力西安與咸陽讓兩地集聚起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在今年西安為開發區給出的任務中,西咸新區也需要肩負打造支撐全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的擔子,加力招引重大工業項目,優化投資結構,向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傾斜,提高投資效益,大力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當前,劉國榮的到來,勢必會為這座國家級新區帶來不一樣的改變,這其中,短期陣痛不可避免,但西咸新區需要破局,需要梳理高質量發展邏輯,為西北內陸城市發展提供破題樣本。
編輯:解革
審核:Lyna
監制:號稱嬉皮
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