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稀土界的“超級大佬”,一手技術,一手資源,各國都排著隊想合作。
而韓國,更是80%的稀土都依賴從中國進口。
可沒想到,韓國卻在背地里偷偷搞起“中間商”的生意,轉手就把稀土賣給了美國。
韓國本以為這是筆穩賺不賠的買賣,結果美國收到貨后竟直接“認慫”了!
?——【·韓國倒賣“黑生意”·】——?
想必大家都知道,美國軍工企業造武器離不開稀土。
造一架F-35戰斗機差不多要用500公斤稀土,一艘核潛艇更是得消耗4噸多。
但美國雖然有稀土礦,開采和提煉技術不行,稀土產業鏈也不完整,90%的稀土都得靠進口,其中大部分都來自中國。
后來中國加強了稀土出口管理,美國軍工企業的稀土庫存一天比一天少,生產線隨時都可能因為沒原料被迫停工,急得團團轉。
看到美國這樣困境,韓國企業覺得商機來了。
一直以來,韓國靠從中國進口稀土,生產出手機芯片、電動汽車電池等高科技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既賣得貴又十分暢銷。
可誰能想到,已經賺得盆滿缽滿的韓國企業還不滿足,竟然還想再多撈一筆。
三星、浦項制鐵這些韓國大企業,干起了偷偷倒賣稀土的勾當。它們把從中國進口的稀土,在韓國工廠加工成各種零部件,然后偷偷運往美國。
為了不被發現,這些企業想盡了歪招。
有的把含有稀土的永磁材料做成電機零件,混在普通民用電機里運輸,想著魚目混珠;有的把稀土氧化物貼上假標簽,偽裝成普通化工原料報關。
還有的不嫌麻煩,先把貨物運到東南亞的貿易公司,繞一大圈再轉運到美國。
可韓國怎么也沒想到,自己費盡周折運過去的稀土,第一時間竟然被美國要求“退貨”。
?——【·美國秒“認慫”·】——?
美國軍工企業滿心期待地收到韓國運來的稀土,立刻送到實驗室檢測。
檢測結果讓人大跌眼鏡:韓國加工的稀土純度連美國軍用標準的三成不到。
要知道,美國造F-35戰斗機、核潛艇這些高精尖武器,對原材料質量要求近乎苛刻,零件誤差不能超過頭發絲的幾十分之一。
這批“不達標”的稀土根本沒法用在軍工生產線上,美國軍工企業急得連夜發函,要求韓國退貨。
原本指望著韓國幫忙緩解稀土危機,這下徹底泡湯了。
其實,美國被稀土“卡脖子”不是一天兩天了。
美國本土確實有稀土礦,就在加州芒廷帕斯礦區,但當地開采技術還停留在“老一套”,提純工藝落后,產業鏈上下游也不配套。
工人累死累活挖一天礦,能提煉出的可用稀土少得可憐,產能效率低到離譜。
沒辦法,美國90%以上的稀土都得從國外進口,過去這些年,中國一直是美國最大的稀土供應國。
中國稀土產量穩居世界第一,開采冶煉技術領先全球,而且價格公道,美國靠著中國穩定的供應,才能維持軍工生產線的運轉。
轉折點出現在中國加強稀土出口管制后,美國軍工企業瞬間慌了神,倉庫里的稀土庫存肉眼可見地減少,生產線隨時可能停工。
為了解決難題,美國開始滿世界找“救兵”,拉著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盟友組成“稀土互助群”。
可這些國家也有自己的短板:澳大利亞雖然有稀土礦,但精煉技術不過關,生產出來的稀土雜質多;加拿大生產成本太高,同樣一噸稀土,價格比中國貴好幾倍。
而且這些國家產量有限,加起來的供應量連美國需求的零頭都不夠。
韓國這次轉運的稀土,數量少、質量差,對美國來說就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在這場鬧劇里,韓國企業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僅白忙活一場,還得罪了中國。
?——【·中方霸氣反擊·】——?
中國在稀土出口環節設置了嚴格的溯源機制和監管體系,任何違規出口行為都逃不過“火眼金睛”。
很快,中國商務部就發現了韓國企業的違規操作。
這次,中國沒有絲毫含糊,直接亮明態度。商務部迅速向韓國多家涉事企業發出警告函,措辭強硬且明確:必須立刻停止向美國軍工企業出口含有中國稀土的產品。
這還不算完,警告函里直接點明,如果繼續違規,嚴厲的二級制裁馬上就到。
二級制裁可不是嚇唬人的,每一項措施都直擊韓國企業的命脈。
一旦被認定違規,首當其沖的就是稀土斷供。韓國本土稀土儲量極少,90%以上的稀土原料都依賴從中國進口。
沒了中國的稀土供應,韓國的電子芯片、新能源電池、精密儀器等多個產業都會陷入癱瘓。
三星、LG等韓國龍頭企業的生產線,也會因為缺少關鍵原材料被迫停工。
除了斷供,中國還會限制涉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基地和消費市場之一,失去中國市場,韓國企業損失的不只是訂單,更是未來的發展機遇。
不管是汽車零部件、電子產品,還是其他工業制品,一旦被中國市場拒之門外,韓國企業的營收和利潤都會大幅下滑。
韓國企業這下徹底慌了神。他們原本想靠給美國供貨刷一波“存在感”,沒想到不僅沒討好美國,還把最大的合作伙伴得罪了。
在稀土領域,中國占據著絕對主導地位。
全球70%以上的稀土產量來自中國,更重要的是,中國掌握著稀土提煉、加工的核心技術。
從開采到終端產品,中國在稀土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有強大的話語權。
這場風波也給國際市場敲響了警鐘:中國加強稀土出口管制,不是說說而已。
任何試圖挑戰中國規則、違規操作的企業,都要做好付出慘痛代價的準備。韓國企業的遭遇,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反面教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