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45 歲的張女士因急性闌尾炎進行了腹部手術。術后7天拆線時,發現手術切口已經基本長好,但周圍片片紅疹,傷口好癢,想抓又怕破潰。為什么手術后愈合的傷口會這么癢?傷口發癢該怎么辦?
為什么愈合的傷口會發癢
傷口愈合過程中出現的瘙癢癥狀是多種生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發生機制涉及復雜的神經生物學過程和組織修復反應。從臨床觀察來看,瘙癢通常出現在愈合的增殖期和重塑期,這個現象與以下科學機制密切相關:
(圖片來源于網絡)
1、神經再生與異常放電:當皮膚受到創傷時,表皮和真皮中的感覺神經末梢(特別是無髓鞘C纖維)會發生斷裂。在修復過程中,新生的神經軸突會沿著修復的結締組織重新生長。電生理學研究顯示,再生中的C纖維對機械刺激和化學刺激的反應性顯著增強,這種異常的神經活動被中樞神經系統解讀為瘙癢感。
2、炎癥介質的作用:傷口愈合過程中,多種炎癥細胞和介質參與調控,其中組胺、蛋白酶、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細胞因子等物質可直接激活瘙癢感受器。這些物質在促進組織修復的同時,也參與了瘙癢信號的產生。
3、機械性牽拉刺激:在組織重塑階段,肌成纖維細胞收縮和膠原沉積會產生機械張力,這些機械刺激通過機械敏感性離子通道激活感覺神經。
4、微環境改變的影響:愈合過程中的局部微環境變化,如pH值改變、角質形成細胞異常增殖、皮膚屏障功能未完全恢復等,也是傷口發癢的原因。
5、中樞敏化現象:在慢性傷口或反復創傷的情況下,可能出現中樞神經系統對瘙癢信號處理的異常,導致大腦皮層對瘙癢信號的解讀發生改變。當手術切口進入愈合期(術后7-14天),新生神經末梢與毛細血管開始重建。這些嬌嫩的組織對外界刺激異常敏感,溫度變化或敷料、衣物摩擦都可能引發瘙癢感。
傷口發癢該怎么辦
1、物理止癢:將冷藏的生理鹽水紗布(4℃)包裹干毛巾外敷,每次10分鐘,間隔2小時。需要注意的是,外敷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導致凍傷;直接冰敷可能影響局部血運,延長愈合時間;某些部位禁止冷敷,如前胸、足底等;如使用彈性繃帶時需保持適度壓力,以免影響傷口愈合。
(圖片來源于網絡)
2、控制傷口溫濕度,選擇寬松衣服:合適的溫濕度有利于傷口愈合,減少瘙癢感,可保持室溫22-24℃,濕度40%-60%;選擇寬松衣物,避免摩擦傷口。
3、藥物處理:無滲液時,可遵醫囑使用爐甘石洗劑棉簽點涂,每日≤3次;對于頑固性瘙癢,可遵醫囑使用低濃度氫化可的松軟膏涂抹;如果實在影響睡眠,可遵醫囑使用口服抗組胺藥。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殊人群注意事項
1、糖尿病患者,即使輕微瘙癢也要每日監測血糖。
2、放化療患者,需排除藥物過敏反應。
3、甲狀腺手術后的頑固性瘙癢,應排除手術損傷甲狀旁腺的可能性。
4、腹部切口持續瘙癢伴黃疸,需排除膽道梗阻。
常見誤區與真相
1、“抓撓止癢后用酒精消毒更安全”?
真相:破壞新生上皮細胞,增加感染風險,正確做法是立即用無菌敷料覆蓋。
2、“瘙癢說明快好了,不用處理”
真相:持續劇烈瘙癢可能延誤深部感染診斷。
3、“多用疤痕貼可以止癢”
真相:愈合初期(<2周)使用封閉敷料可能加重潮濕環境,誘發細菌繁殖。
(圖片來源于網絡)
術后瘙癢是機體發出的特殊信號,大多數情況下,是傷口愈合的正常表現。一旦瘙癢伴隨傷口滲黃綠色膿液 、發熱、劇烈疼痛需要及時就醫;術后2周傷口如果持續傷口發紅、隆起,可能是疤痕組織過度增生的表現,應及時就醫治療。保持傷口清潔干燥可使傷口加速愈合,均衡攝入蛋白質和維生素C能促進膠原合成。術后第3天、第7天、拆線時應進行專業傷口評估,切勿自行處理。
作者簡介:
鄭雪柳,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普外一科(胃腸)護師,院區傷口造口??菩〗M聯絡員;
徐巖,系普外一科(胃腸)護士長,廣東省護理學會胃腸外科專業護理委員會委員,中山大學護理碩士。
歡迎在文章右下角評論或留言!
手術后傷口發癢該怎么辦?-----蘭世亭醫學健康科普第3798帖
馬醫生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