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腦卒中”,突然發病時讓人措手不及,好不容易闖過了急性期,卻留下了各種各樣的后遺癥。有的患者半邊身子動不了,吃飯、穿衣都得靠別人幫忙;有的說話含糊不清,想表達的意思怎么都說不明白;還有的總是頭暈頭痛,整天沒精神。面對這些難題,中醫有一套獨特的辨證治療方法,就像一把把 “金鑰匙”,打開康復的大門。
中醫講究 “辨證論治”,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望、聞、問、切,把患者的癥狀、體征、舌苔、脈象等信息綜合起來分析,判斷患者屬于哪種 “證型”,再對癥下藥。就像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中風后遺癥患者的情況也各不相同,中醫治療最看重的就是這種 “個性化”。
在眾多證型里,最常見的有氣虛血瘀型。這類患者往往臉色蒼白,沒什么力氣,說話聲音都很小,手腳軟綿綿的,走路一瘸一拐,而且身體發麻、發木。從中醫角度看,這是因為正氣不足,推動血液運行的力量不夠,導致瘀血堵在了身體里。針對這種情況,醫生常用補陽還五湯來調理。這個方子就像一支勤勞的 “修路隊”,用黃芪來補足正氣,給身體 “加油打氣”;再搭配當歸、川芎、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的藥材,把堵塞的 “道路” 清理干凈,讓氣血重新順暢地流動起來。有位張大爺,中風后右邊身子動不了,喝了一段時間補陽還五湯,再配合針灸治療,現在已經能自己拄著拐杖慢慢溜達了。
還有一種常見證型是風痰阻絡型。患者常常感覺頭暈目眩,喉嚨里總像有痰,說話不利索,嘴角還會流口水,手腳也不利索。這就好比身體里刮起了 “邪風”,裹挾著痰濕,阻礙了經絡的通暢。治療時,醫生會選用半夏白術天麻湯等方劑,半夏、白術負責化痰祛濕,天麻則能平息 “邪風”,再加上一些疏通經絡的藥材,就像一陣清風,吹散身體里的 “烏云”。李阿姨中風后說話含糊不清,經過一段時間的中藥調理和語言康復訓練,現在已經能和鄰居們愉快地聊天了。
除了喝湯藥,中醫還有很多 “寶藏療法” 可以幫助治療中風后遺癥。針灸就是其中的 “明星選手”。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在身體上選取合適的穴位扎針。比如,想改善手腳活動不利的情況,就會在手部的合谷、曲池,腿部的足三里、陽陵泉等穴位施針。這些穴位就像身體里的 “開關”,針灸刺激它們,能喚醒沉睡的經絡,促進氣血運行。不少患者都說,扎針后,原本僵硬的手腳會慢慢有了知覺,感覺熱乎乎的。
更多的相關咨詢關注微信公眾號【腦卒中后援站】
推拿按摩也很受患者歡迎。專業的推拿師會用揉、按、推、拿等手法,放松僵硬的肌肉,活動活動關節。就像給生銹的機器加點潤滑油,讓身體的 “零件” 重新靈活運轉起來。而且,推拿過程中還能和患者嘮嘮家常,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很多中風患者因為生病變得心情低落,在輕松的推拿氛圍里,心情也能慢慢好起來。
除了藥物和外治療法,中醫還特別強調生活調養。在飲食上,建議患者少吃油膩、甜膩、辛辣的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東西,比如山藥粥、冬瓜湯。山藥能健脾補氣,冬瓜可以利水化痰,這些食物就像溫和的 “小幫手”,輔助藥物發揮作用。同時,患者也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適當進行運動,像打打太極拳、散散步。太極拳動作緩慢柔和,既能活動筋骨,又能調節氣息,特別適合中風后遺癥患者。
中風后遺癥的康復是一場 “持久戰”,不能著急。中醫辨證治療雖然不能一下子讓患者恢復如初,但它就像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 地調理身體。只要患者和家人有信心,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堅持用藥、做康復訓練,生活一定會一天比一天好。說不定哪天,曾經失去的笑容、行動能力,都會慢慢回到身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