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體這座精密的“生命工廠”里,血液系統如同一條永不停歇的運輸帶,將氧氣、營養和免疫細胞輸送到每個角落。但當這條運輸帶被“癌細胞”悄然入侵,一場無聲的戰爭便拉開了序幕——這就是血癌,醫學上稱為白血病。它不像實體腫瘤那樣能被觸摸到,卻可能以更隱秘的方式威脅生命。
什么是血癌?
“血癌”是白血病的俗稱,是一種起源于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簡單來說,它是由于造血干細胞發生異常增殖、分化障礙或凋亡受阻,導致大量不成熟的白血病細胞在骨髓中堆積,并浸潤其他器官,抑制正常血細胞生成的疾病。這些異常細胞不僅無法發揮正常的免疫功能,還會搶占骨髓空間,導致貧血、出血、感染等一系列癥狀。
根據病程和細胞類型,白血病可分為兩大類:
1. 急性白血病:病情進展迅速,細胞分化停滯在早期階段,需立即治療。
2. 慢性白血病:病程較長,細胞分化相對成熟,進展較慢。
兒童和青少年是血癌的高發人群,尤其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占兒童白血病的70%-80%。而在成人中,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更為常見。
血癌的“元兇”:誰在幕后操控?
盡管血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但科學研究已發現以下潛在誘因:
1. 遺傳因素
家族中有血癌病史的人群患病風險更高。某些基因突變(如染色體異常)可能直接導致造血干細胞失控。例如,費城染色體(Ph染色體)與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密切相關。
2. 環境暴露
化學物質:長期接觸苯及其衍生物(如油漆、橡膠工業)、重金屬(鉛、汞)可能誘發血癌。
輻射:電離輻射(如X射線、核輻射)會損傷DNA,增加白血病風險。日本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幸存者的后續研究證實了這一點。
病毒感染: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HTLV-1)與成人T細胞白血病直接相關。
3. 免疫系統異常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或免疫力低下人群(如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劑者)可能因免疫監視功能減弱而增加患病風險。
4. 其他因素
某些癌癥治療(如化療或放療)可能引發繼發性白血病;此外,妊娠期接觸某些藥物或感染也可能間接影響胎兒造血系統。
血癌的“信號燈”: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
血癌的癥狀因人而異,但以下表現可能是“危險信號”:
1. 貧血相關癥狀
面色蒼白、乏力:由于紅細胞減少,血液攜氧能力下降。
頭暈、心悸:心臟需加速泵血以彌補氧氣不足。
2. 出血傾向
皮膚瘀斑、鼻出血、牙齦出血:血小板減少導致凝血功能異常。
月經過多或消化道出血: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
3. 感染高發
反復發熱、咳嗽、口腔潰瘍:白血病細胞取代正常白細胞,免疫力低下。
抗藥性感染:常規抗生素難以控制。
4. 器官浸潤表現
肝脾腫大:約50%患者出現,急淋白血病尤為明顯。
淋巴結腫大:頸部、腋下等淺表淋巴結無痛性腫大。
骨骼疼痛:胸骨壓痛是典型體征,兒童可能出現“綠色瘤”(眼眶或扁骨青色腫塊)。
5. 其他異常
體重下降、盜汗:慢性白血病常見。
神經系統癥狀:頭痛、視力模糊可能提示中樞神經系統浸潤。
提醒:以上癥狀也可能與其他疾病相關,但若持續出現或加重,務必及時就醫!
確診血癌: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1. 診斷“三步曲”
血常規:白細胞計數異常升高或降低,可能伴隨貧血和血小板減少。
骨髓穿刺:抽取少量骨髓液,在顯微鏡下尋找癌細胞,是確診“金標準”。
流式細胞術:通過細胞表面標記物,精準分型白血病類型。
誤區澄清:骨髓穿刺并非“抽骨髓”,僅需局部麻醉,抽取5毫升液體,風險極低。
2. 分型決定命運
白血病的治療方案取決于具體類型和基因突變。例如:
費城染色體陽性(Ph+)CML:首選靶向藥伊馬替尼。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維甲酸+砷劑聯合療法,治愈率極高。
兒童ALL:化療為主,治愈率超85%。
科學前沿:CAR-T細胞療法通過改造患者自身免疫細胞,精準狙殺癌細胞,已在美國獲批用于某些難治性白血病。
治療:從“絕境”到“重生”
1. 化療:雙刃劍
通過藥物殺死快速分裂的癌細胞,但也會損傷正常細胞,導致脫發、惡心、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
急性白血病:需高強度化療,爭取完全緩解。
慢性白血病:低劑量化療可長期控制病情。
2. 造血干細胞移植:終極武器
通過大劑量化療摧毀患者骨髓后,輸入健康供者的干細胞,重建造血系統。
適應癥:高危或復發患者。
供者選擇:兄弟姐妹匹配率25%,無關供者需通過骨髓庫匹配。
患者故事:28歲的舞蹈老師小琳在移植后重返舞臺,她說:“移植不是終點,而是新生命的起點。”
3. 靶向治療與免疫療法:精準打擊
靶向藥:如伊馬替尼、氟達拉濱,針對特定基因突變,副作用小。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
預防:我們能做什么?
盡管血癌的確切病因未明,但以下措施可降低風險:
1. 遠離致癌物:避免長期接觸苯、甲醛、輻射(如X光、CT需嚴格防護)。
2. 健康生活:戒煙限酒,均衡飲食,增強免疫力。
3. 警惕遺傳因素:有家族史者建議定期篩查。
4. 及時治療病毒感染:如人類T淋巴細胞病毒(HTLV-1)與某些白血病相關。
重要提醒:裝修后通風半年以上再入住,兒童更易受甲醛傷害。
走出誤區,擁抱希望
1. 誤區1:“血癌=絕癥”?
真相:兒童ALL治愈率超85%,CML患者長期生存率超90%。
2. 誤區2:“只有兒童會得”?
真相:6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是兒童的10倍。
3. 誤區3:“移植后不能生育”?
真相:年輕患者可在治療前冷凍精子/卵子,移植后仍可生育。
近年來,血癌治療已從“一刀切”轉向個體化精準醫療。2025年最新研究顯示,異體NK細胞療法可將癌前病變清除率提高至80%,為早期干預開辟新道路。此外,基因編輯技術(如CRISPR)和AI輔助診斷也在加速臨床應用,未來有望進一步提升治愈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