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走路無疑是最適合老年人的運動方式了,但問題是,對于老年人而言,每天走路步數多少最好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認為,生命在于運動,所以走路步數當然是越多越好,可也有人認為,過度走路,很容易損傷膝關節,很多老年人都有心腦血管基礎疾病,過度走路,他們的心臟和大腦可能也受不了。
不過,在 大多數人心目中,每天堅持走路一萬步無疑是最好的,現在計算運動步數實在太方便了,只要你隨身攜帶手機,就可以準確地記錄你的每日步數,甚至很多愛好走路的人,要是看到自己的每日步數沒有一萬步,他們都會特別焦慮。
問題來了,對于老年人而言,是不是每天一定要走一萬步呢?
不妨來看一項研究。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發表在骨關節領域權威期刊《風濕病年鑒》上的這項研究,清晰闡述了有目的性走的步數、日常遛達步數、總步數對膝關節的影響。研究顯示,每天有目的性走8000步左右,對于預防膝關節疾病最為理想。這個強度和數量的步行,可以增強肌肉力量、改善關節穩定性、減輕關節負擔。當步數超過8000步時,對關節的益處將不再增加。研究還發現,隨意溜達的步數(每分鐘走不到60步,比如在家走動)過多、走得時間過長,反而可能損傷關節。
從這項研究,我們很容易發現,如果你的走路步數每天要達到一萬步的話,的確對你的膝關節是有損傷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膝關節變得非常不穩定,原因是多方面的,骨質疏松、關節退行性變等等,都容易增加膝關節的損傷。
作為醫生,要提醒大家的是,雖然走路是一種不錯的強身健體的方式,是非常適合老年人的鍛煉方式,但是年齡超過60歲的老人,在走路的時候,依然要注意以下細節。
第一,過了60歲,不要飯后馬上走路
很多老年人太愛走路了,剛吃完飯,他們就迫不及待外出走路,殊不知這樣做非常不利于健康,原因很簡單,飯后大量的食物停留在胃內,這個時候馬上去走路,很容易導致腹內壓升高,容易引起胃內食物的反流,一旦混有胃酸的食物反流到食管里,就可能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飽餐后,大量的血液聚集在胃腸道,頭部和心臟會處于相對缺血缺氧的狀態,馬上走路,會導致一部分血液流向骨骼肌,不僅容易引起食物的消化與營養吸收,而且還容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第二,過了60歲,控制好步數很重要
其實,最適合老年人的步數是6000-8000步,太少了,達不到鍛煉的效果,太多了,又會損傷膝關節的健康。
來說說走路的好處。
2022年《自然·醫學》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走8000步,可以降低6種慢性病發生風險,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肥胖癥、2型糖尿病、高血壓、胃食管反流病、重度抑郁癥。
第三,過了60歲,控制好步速很重要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在走路的時候,控制好步速同樣至關重要。
很多老年人的體質并不好,或是存在心腦血管疾病及其他的慢性病,這些都決定了,老年人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是欲速則不達,走路同樣如此,老年人要想身體健康,走路同樣要控制好步速。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步速越慢越好。
日本一項研究中,對1085位65~89歲老人隨訪10.5年,結果發現正常步速老人的全因死亡率比慢速老人低18.7%。合格步速標準為:65歲以上,步速應為1~1.2米/秒,80歲以上,步速應為0.8~1米/秒。
第四,過了60歲,走路前一定要注意熱身
對于健康而言,走路至關重要,但是走路不能心急,很多人說走就走,殊不知,從靜到動這個過程是有一定風險的,特別是對于老年人而言,如果動的太突然太快,反而不利于健康。
所以,即便屬于低強度運動,老年人走路前也依然要注意熱身,走路結束以后,還要注意拉伸,以降低肌肉和關節的損傷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