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團隊研發隔空測“心”技術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團隊研發出一種非接觸式心臟健康監測技術。該系統通過懸掛在胸腔上方的傳感器,無需導聯線和電極片即可在幾秒鐘到幾分鐘內實現心臟健康監測。這項技術旨在高精度監測心血管健康,并利用多模態數據分析評估中風風險,為健康管理提供新的可能性。
Cell Stem Cell丨徐鵬飛團隊和紀俊峰團隊合作構建高度模擬斑馬魚和人類胚胎神經管背腹圖式的類器官
浙江大學醫學院徐鵬飛團隊和紀俊峰團隊開發了一種名為"ORDER"的技術以構建高度模擬人類胚胎神經管的類器官。該研究揭示了WNT信號通路在神經管中間祖細胞命運調控中的獨特作用,并發現TCTN2基因缺陷導致的神經管背腹圖式紊亂。這一發現為神經發育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同時展示了hNTOs作為疾病模型開發潛在治療策略的平臺的實用性。
中國科學家揭示宿主識別腸道菌群調控免疫新機制
2025年5月14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錢友存研究組在《自然》期刊發表了一項研究,揭示了宿主與腸道菌群互作的新機制。研究發現,蛋白APOL9能通過識別細菌特征性脂質標記,實現選擇性身份識別。這種識別不殺死細菌,而是誘導外膜囊泡釋放,從而激活免疫防御通路。這項研究為開發菌群和免疫協同調控療法開辟了新路徑,同時展示了宿主主動調節微生態平衡的可能性。
Nature丨錢友存/宋昕陽合作揭示新型載脂蛋白-共生菌鞘脂互作調控腸道黏膜穩態新機制
2025年5月14日,錢友存和宋昕陽研究團隊在Nature雜志發表的研究揭示了載脂蛋白APOL9a/b通過識別擬桿菌目細菌特有的脂質分子Cer1Ps,以非致死性方式誘導其釋放外膜囊泡OMVs,并激活宿主免疫通路IFN-γ-MHC-II,從而提高抗感染能力。研究團隊發現,缺失APOL9的小鼠在沙門氏菌感染實驗中表現出更高的系統性感染風險。這一發現為開發精準調控菌群的免疫干預手段提供了新的分子基礎。
Nature:STAT3 PROTAC,或帶來癌癥免疫治療新突破
近期發表在Nature的研究揭示了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ICB)中的耐藥機制,與樹突狀細胞(DC)功能受抑制有關。研究指出,STAT3通過負向調控JAK2-STAT5信號通路影響DC功能,影響ICB療效。科研團隊開發出新的STAT3靶向降解劑,旨在增強抗腫瘤T細胞免疫反應,提高療效。這一策略可能為提高實體瘤患者的免疫治療效果提供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