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求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家一級教授
本文轉載自5月13日人大重陽微信公眾號。
本文字數:1130字
閱讀時間:4分鐘
中國金融的未來發展趨勢決定了金融結構性的變革,資本市場定位要由融資的市場向投資的市場轉變。
中國需要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資本市場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具有戰略地位,其改革與發展是重要的研究主題。脫媒是金融發展的必然現象,是由市場實現供求匹配,由此形成的資本市場與銀行體系相輔相成。中國金融的未來發展趨勢決定了金融結構性的變革,資本市場定位要由融資的市場向投資的市場轉變。
中國資本市場20年前很難看,30年前更難看。過去中國把資本市場定位為融資市場,這個定位給資本市場發展帶來了太多的問題,只為融資者服務,只為企業好,不考慮投資者的利益,法律制度政策規則都在維護融資者,這樣的市場不能成長。實際上資本市場是現代金融的樞紐,2023年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提出,這是對資本市場給出最準確定位的論斷。樞紐相當于人的心臟,起核心作用。
發展資本市場有三個關鍵支點。
第一,提高上市公司競爭力。要大幅度提高上市公司競爭力,就是提高上市公司科技水平、改善上市公司結構,讓科技型企業占據重要位置。中國式現代化依賴高科技企業推動,資源型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難以使中國成為現代化國家,要推動中國科技進步和高科技企業發展。
第二,提供充分的流動性。讓更多資金進入資本市場,這很重要。充分的流動性就是有資金優勢,要逐漸推動商業保險資金、社保基金、養老金等大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同時,建立兜底資金,即戰略性儲備資金,比如兩項支持資本市場的貨幣政策工具、類“平準基金”等都屬于戰略性儲備資金種類。這個過程中,中國央行從傳統央行轉入現代央行,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過去資本市場被“妖魔化”,嚴禁各類資金進入資本市場。除了財政資金,其它大資金都要按比例進入資本市場,光靠股民那點錢投資市場根本起不到一個金融樞紐的作用。
第三,推動資本市場改革。要從法律制度、政策規則、金融工具等多方面推動改革。資本市場需要嚴刑峻法,要嚴格打擊欺詐上市、虛假信息披露等違法違規行為;進一步優化IPO制度、減持規則、退市規則、信息披露制度等。目前資本市場工具的設計均偏向融資者,一定也要有有利于投資者的工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