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訪問卡塔爾期間明確表態,他不希望蘋果將工廠轉移到印度,尤其是為美國市場生產設備。
至此,蘋果 CEO 庫克的搬遷印度計劃,在短期內或許很難順利推進。
01
搬遷印度的“中國+1”戰略
早在幾年前,蘋果就加大了對印度的投資力度,這一舉措的背景,是庫克希望通過“中國+1”戰略,來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隨著貿易緊張局勢加劇,拜登任期內的美國,就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征關稅,那個時候開始,蘋果就已經著手尋找替代生產基地。
而印度憑借其龐大的人口——既是潛在勞動力又是新興消費市場——以及政策支持,成為了一個理想選擇。
據媒體報道,蘋果計劃在未來幾年內讓印度承擔全球約25%的iPhone生產任務。
數據顯示,在截至2025年3月的財年中,蘋果在印度的iPhone生產價值達到220億美元,同比增長近60%。
這一增長得益于印度政府的生產聯系激勵(PLI)計劃,該計劃通過財政補貼鼓勵本地制造。
此外,蘋果與富士康和塔塔集團等合作伙伴的合作也在加速推進,比如富士康獲批的4.35億美元項目,用于在印度生產蘋果芯片。
有媒體在5月2日報道稱,到2025年6月季度,大部分在美國銷售的iPhone,將以印度為原產地。
這些進展表明,蘋果正試圖通過印度實現供應鏈多元化,同時降低關稅成本并開拓新市場。
02
特朗普明確反對
然而,特朗普的表態卻給這一計劃帶來了變數。
他在多哈商業峰會上明確表示,已對蒂姆·庫克說:“我不希望你在印度建廠,印度人能照顧好自己。”
這種“美國優先”的立場并不新鮮,但它直接點名了蘋果的全球化布局。特朗普希望蘋果將更多生產留在美國本土,以創造就業機會并減少對海外制造的依賴。
這讓蘋果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公司已經在印度投入巨資并與當地政府和企業建立深度合作。
另一方面,美國作為其最大市場之一,公司歸屬所在地,以及起家的根本,來自特朗普的政治壓力不容忽視。
庫克顯然陷入兩難的抉擇:如果蘋果完全遵從特朗普的建議,可能需要縮減在印度的生產計劃,這不僅會打亂其供應鏈多元化戰略,還可能影響與印度政府的合作關系。
但如果選擇無視特朗普,蘋果可能面臨美國政策調整的風險,比如更高的進口關稅或其他形式的報復措施。
03
美國印度兩邊都要投入巨資
面對這一局面,蘋果似乎在嘗試雙管齊下。
據報道,蘋果開啟了史上最大規模投資承諾,計劃在未來四年內向美國投資5000億美元,包括在休斯頓新建服務器制造工廠,并計劃到2029年新增2萬個就業崗位。
這一舉動顯然是在迎合特朗普,同時也為美國市場保留更多本地生產能力。
與此同時,蘋果也必然會向印度政府保證,印度作為“中國+1”戰略的重要一環仍將持續推進。這種策略的核心在于平衡。
然而,這種雙重布局的代價非常大,在美國新建工廠的成本遠高于印度,且需要時間來培訓員工和完善供應鏈,這可能會擠壓蘋果的利潤率,并推遲其多元化目標的實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