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氏
頭條
歷史回響,飲水思源 --廣西謝氏代表團瑞金紅井尋根溯紅,共續華章
近日,廣西謝氏宗親代表團謝樹安老會長、李艷陽、謝恩仁常務會長、謝愛華副會長,容縣謝氏執行會長謝宗文、張麗萍、名譽會長謝潤光、謝鵬等家人一行和謝氏網謝歡站長一行9人在瑞金謝小華、謝蘇文、謝曉兵、謝九林等宗親的帶領陪同下專程到訪“紅色故都”江西瑞金,在追溯家族歷史的同時,深入紅井景區開展紅色文化研學活動,重溫蘇區時期黨與群眾“水乳交融”的深厚情誼,為新時代家風傳承注入紅色基因。
據史料記載,一九三一年,瑞金成立了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政府起初設在葉坪,后來因為白匪軍狂轟濫炸,為了安全防空,從葉坪遷到沙洲壩。毛澤東主席便住在沙洲壩的村子里。有一天傍晚,毛主席辦完公事從外面回來,一下馬,看見鄉親們在塘里挑水,便問:“這水挑去做什么用?”鄉親們回答說:“吃呀!”毛主席說:“水這么臟,能吃嗎?”鄉親們苦笑著說:“有什么辦法,再臟也得吃啊!”毛主席說:“不會打井么?”鄉親們搖搖頭說:“沙洲壩人喝不得井水,這是天命!”毛主席哈哈大笑說:“不要信天命,要信革命!還是打口井吧!”
有一天,天剛朦朦亮,起來挑水的人,看見有兩個人影在村頭走來走去。一個拿著鋤頭,一個拿著鍬,這里鋤鋤,那里鏟鏟。誰這么早起來干什么呢?走前一看,原來是毛主席和他的警衛員在挖井。毛澤東實地勘察后破除迷信,親自參與挖井,最終以5米深泉涌解民憂。從此,沙洲壩的鄉親喝上了井水,結束了祖祖輩輩挑塘水喝的歷史。因為井是紅軍來了以后毛主席親手挖的,所以鄉親們給這井起了個名字叫“紅井”。廣西謝氏文化研究會老會長謝樹安感慨道:“這口井不僅是黨為民初心的見證,更體現了‘人民至上’的永恒精神,值得我們代代傳頌。”
瑞金宗親謝小華介紹,近年來當地通過修繕祠堂、舉辦紅色研學活動,將家族史與蘇區革命史深度融合,吸引了全國謝氏后裔及游客參訪。廣西謝氏文化研究會常務會長謝恩仁則分享了橫州祭祖大典等實踐成果,強調兩地謝氏歷史文化與紅色傳統的契合。
紅井所在的沙洲壩,曾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駐地。1931年至1934年間,年輕的蘇維埃政權在葉坪謝氏宗祠開啟,在瑞金探索治國理政,發展經濟、興修水利、推行教育,為新中國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代表團成員通過文物與文獻感受當年“軍民齊心”的奮斗歷程。謝樹安老會長表示:“瑞金的紅色基因與廣西的鄉土文明一脈相承,我們要將這份精神融入傳承和振興發展。”
廣西謝氏代表團成員紛紛以紅井水潤喉,并合影留念。正如民謠所唱:“喝口紅井水,革命方向明”,這口承載著黨群深情的井,如今已成為跨越地域的精神紐帶。此次走訪不僅強化了廣西與江西謝氏的宗親聯系,更通過紅色資源與我們謝氏家族文化的交織,為弘揚家國情懷提供了生動范本。讓年輕一代在家國歷史與血脈的雙重滋養中茁壯成長。
▍文:謝歡
▍攝影:謝歡
▍編輯:謝氏網文化傳媒
▍法律顧問:寶樹法律聯盟
▍版權聲明:原創發表
站長電話:19977197909
官方網站:www.xieshi.wang
歌曲 家訓 族譜 字輩推薦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