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干流萬州段氨氮含量穩定保持在0.03毫克/升,已連續4個月達到Ⅰ類水質標準?!?月15日,看著新出爐的長江干流萬州段水質監測報告,萬州區生態環境監測站副站長、高級工程師向勇雙手因激動而微微顫抖,“1986年6月,原四川省萬縣地區環境監測站開始監測記錄長江水質,當時長江干流萬州段的氨氮含量為0.2毫克/升?!?/p>
39年時間,這個數字從0.2降到0.03,背后是萬州堅持生態優先、統籌推進水資源、水污染、水生態“三水共治”的不懈攻堅。
統籌“三水共治”
莊子河重煥生機
初夏的萬州區熊家鎮莊子河,河水清澈見底,魚群穿梭,水鳥嬉戲。住在河邊的覃女士每天晚飯后都會和家人來散步:“現在水清岸綠,跟以前完全不一樣。”
她口中的“以前”,是這條河被稱為“牛奶河”的日子——管網破損導致污水橫流,河道里垃圾堆積,又黑又臭。
問題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萬州全面啟動河道水生態修復工程,護岸工程、增設綠化、截污和清淤、改造污水管網、增設化糞池……改造后的莊子河,終于重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景象。
長江在萬州過境流程長80.4公里、庫體水面達100平方公里,還有21條主要次級河流。如何讓這一江碧水成為發展的資源稟賦?萬州以河長制為抓手,統籌推進水資源、水污染、水生態“三水共治”,切實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確保一江清水永續東流。
一系列措施,擲地有聲——
將393個長江入河排污口納入水質抽測清單,對33個重點監管排污口開展采樣監測,并隨機抽查15個其他排污口,掌握水質變化情況;
實施雨污分流,完成管網改造上百公里,工業污水全部達標排放;
消除水上污染,全面取締餐飲船舶,過往船舶生活垃圾到港轉運,常態化開展水面清漂保潔,確保江清岸潔;
整治農村黑臭水體26條,完成376個長江入河口排污整改;
10年累計鋪設2060公里污水管網,建成92座污水處理廠;
跨省協作治河
上下游擰成“一股繩”
磨刀溪,發源于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東部,流經湖北利川、萬州,在云陽匯入長江。
作為長江南岸的一級支流,磨刀溪曾因沿岸居民隨意丟棄垃圾、污水直排、河道亂挖亂采等導致水質逐年惡化。
磨刀溪水質的好壞,直接關系著長江的水環境質量。為此,萬州、云陽、石柱三地簽訂了《磨刀溪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明確上下游區縣各自的職責和義務,建立“上游下游一起管”的共治機制:每月考核交界斷面水質,比目標水質好的獲獎勵,差的要賠償。
這個“獎好水、懲差水”的機制很快產生了效果:以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為基礎,磨刀溪治理從各區縣“自掃門前雪”變為“聚指成拳”,進行協同保護治理。如今,無論是在源頭的石柱還是中游的萬州、或是下游的云陽,磨刀溪碧水微瀾,水岸相映,舉目所望皆是風景。從監測數據上看,近年來,磨刀溪萬州向家斷面穩定保持Ⅱ類水質。
借鑒磨刀溪經驗,萬州去年6月開始全域試點次級河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數據顯示,納入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次級河流水質穩中向好?!比f州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目的不是只為了資金補償,而是通過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壓緊壓實屬地責任,深化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協同治污,實現跨界河流從“各自管”變成了“一起管”,激活水污染防治的內生動力。
消落帶變景觀帶
為長江生態廊道添新綠
初夏,長江邊的陳家壩街道向坪社區,近幾年陸續栽下的中山杉抽出嫩綠的新芽,迎風舒展,盡顯生機與活力。
自2002年起,中山杉便“入駐”萬州,并于2009年開始移栽到江邊消落區進行淹沒浸泡試驗。依托綠化長江、國土綠化等林業生態修復工程,中山杉逐步在長江流經的新田鎮、瀼渡鎮、武陵鎮、溪口鄉、大周鎮、燕山鄉、黃柏鄉、高峰鎮和百安壩街道等地消落帶上落地生根,面積達3200余畝,綠化庫岸70余公里,為長江生態廊道增添了新綠。
每當水滿平湖時,亭亭玉立的中山杉浸泡在水中,樹葉由綠變黃、變紅,形成紅綠相間、色彩繽紛的“水上森林”景觀帶,為飛鳥棲息提供優良場所。水位消退時節,中山杉下裸露的江灘上很快會冒出綠草、開出鮮花,一叢叢一簇簇的格桑花、百日草,形成一片望不到邊的花海。
立足于生態保護修復,萬州在人口密集的城區和場鎮集鎮段大力推進消落帶變景觀帶,曾經的生態脆弱帶變成風景線。
監測長江水質29年的向勇見證了所有變化:“10年前取樣,江邊都是臭烘烘的黑泥和垃圾,現在兩岸四季有花、常年見綠。”彼時的萬州,與沿江很多地方一樣,面臨化工圍江、黑臭水體等“生態赤字”,“對比39年前的數據,目前萬州干流長江段不僅氨氮含量大幅下降,pH值保持穩定,溶解氧數值越來越高?!毕蛴潞屯聜冞M行水質監測時,常看到各種飛鳥掠過船首,在江面劃出優美漣漪。
目前,長江干流萬州段已發現156種水鳥,消失30多年的“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也重現萬州江畔。監測數據顯示,長江干流重慶段的魚類較禁捕之初增加47種,增幅達1倍以上,長江旗艦物種胭脂魚、巖原鯉等正在回歸,“一江碧水向東流”的盛景正在重現。
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陳維燈
原標題:堅持“三水”共治 強化生態保護修復 長江萬州段的“降氮密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