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寧沿線是長三角創新資源最密集的區域。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已連續三年將加強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建設納入其中,作為“始發站”,普陀區當前正在攜手沿線城市梳理資源清單、需求清單、合作清單,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和技術轉移方面的跨區域協同,共同出臺配套服務、打造合作生態。
如何更好實現供需對接,滿足科技成果轉化的現實需求?5月15日,沿滬寧產業創新與技術轉移首期初、中級技術經理人培訓班在普陀開班,旨在組建一批懂技術、通市場、善轉化的科技“紅娘”,更好推動科技成果通過“牽線搭橋”轉化落地。
政府搭臺,精準“牽線”
技術經理人,一般是指在高校、科研院所、服務機構等從事技術轉移的專業人士,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聚焦這一點,區科委依托滬寧協同創新城市聯盟,在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鎮江、泰州、上海普陀“七市一區”,招募50余名一線從業者,參與首批培訓。“通過技術經理人的隊伍建設,希望能進一步挖掘沿線的資源、需求、合作可能,圍繞這‘三張清單’跨區域、跨部門整合科技創新力量和優勢資源,形成產學研合作路徑。”區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來自南京的學員代表,中鑫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郝紹文已從事科技成果轉化十余年,在他看來,此次的培訓為許多像他一樣的技術人經理人搭建了更廣闊的“舞臺”。“普陀目前在科技服務、生命健康等產業領域頗具特色,也與南京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郝紹文指出,“我們將進一步提升技術評估、知識產權運營等專業能力,精準對接供需,重點打造‘普陀-南京’技術轉移快速通道,推動形成一批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的典型案例。”
記者了解到,為破解區域創新信息壁壘,避免重復投入的“內耗”,在組建技術經理人隊伍的基礎之上,區科委當前還在牽頭打造“沿滬寧協同創新集市”小程序,計劃整合沿滬寧相關城市的科創政策、載體空間、技術需求、產業優勢、人才服務等核心要素,構建“一圖覽全域”的資源和服務對接體系,讓各類創新主體能夠打破地域限制,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供需匹配。
多元協同,深化合作
沿滬寧“七市一區”的發展各有側重、各有所長,城市間的資源互補性、產業互補性為各類創新要素主體的溝通對接帶來了新機遇。多元背景的技術經理人們依托培訓班直接交流對接,未來的“合作清單”正在這里萌發。
作為市場需求的直接感知者,產學研協同創新離不開科技企業等深度參與。不少企業代表紛紛表示,希望發揮需求牽引作用,依托技術經紀人網絡,精準對接沿線創新資源。“結合企業發展實際,我們想重點圍繞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與沿線高校院所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加速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普陀區企業學員代表、中國建材工程科技信息部部長于濤表示。
高校端代表、來自常州江蘇大學工程技術研究院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的金璐怡同樣對此次培訓充滿期待,“本次培訓課程內容豐富實用,對提升我作為技術經理人的知識體系與實操能力很有幫助。后續可以依托這一平臺,定期梳理院內成果,定期向沿滬寧企業精準推送。”
據了解,此次培訓將通過兩天線下集中授課和線上課程結合的形式開展。線下課程中,邀請了來自上海科技交流中心、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的專家學者們分別圍繞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聯合攻關機制、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技術轉移案例分析等前沿議題為學員們作了講解。后續課程還將涵蓋技術市場運作、技術經理人實務、科技成果轉化談判等專業內容。
原標題:《精準“牽線”供需!普陀培育沿滬寧產業創新帶科創與產業協同“紅娘”》
欄目編輯:顧瑩穎 文字編輯:趙菊玲
來源:作者:錢佳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