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延安中學前身是上海市真如中學,成立于1946年,1979年鄧小平同志親筆為學校題寫了校名,至今已有79年的辦學歷史。作為首批市實驗性示范性學校,延安中學秉持“輕負擔、高效益、多類別、有層次、個性化”的育人策略,在教學實踐中鍛造出“輕負高效”的延安經驗。
數學特色、科技見長
五育并舉書寫人生的精彩答卷
“數學特色、科技見長、人文相濟、和諧發展”是延安中學的教學品牌。多年來,延安中學基于“老老實實辦學,嘔心瀝血育人”的延安辦學傳統,不斷與時俱進,形成了以“延安”為內涵的辦學理念。以“延”為育人途徑,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的延伸性學習中“學以致用”“學以致思”,更“學以致創”。
科技教育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領域之一。走進校園,最直觀的感受是:這里,是一所用“科學精神”喚醒青春潛能的育人高地。學校現已建成15個科學教育創新實驗室,涵蓋離子液體、分子生物、物聯網、機器人、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每一間實驗室都是一扇通往未來的窗口,照亮延安學子的成長之路。
而科學也不再只是教材中的知識點,而是實驗臺上的探索、現實世界中的追問、未來世界中的創想。學校通過開展“基于項目學習”的研學活動,拓寬科技創新教育的“主渠道”,每位延安學子都有屬于自己的創新課題,并在真實的科研情境中不斷提升科創技能和方法,培育創新思維與創新精神。家用節水裝置設計、生物質廢棄物利用、國貨崛起調查……一系列科創課題展現著延安學子的“奇思妙想”,憑借這些科創實踐,學校在各類重大創新賽事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獲獎數位列全市前茅。
而以“安”為育人目標,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健身以安身立命;學會學習以安貧樂道;學會做事以安邦定國。在教育新要求下,學校堅持“五育并舉,立德樹人”,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放在首位,使學生具有關鍵能力、必備品格和價值觀念,形成了具有延安特色的多元化課程體系。
數學學科以“挑戰極限、追求卓越”的育人理念引領學生直面國際競賽舞臺,將抽象的符號化為邏輯理性和思想美學;物理學科打通“書本與現實”的通道,將學科的本質“理性思維與證據推理”根植于學生心中;英語學科實現數字化工具的全面常態化應用,實現技術與人文的深度交融,這樣獨具匠心的學科教學不勝枚舉。學科之外,民樂、合唱和舞蹈等藝術團隊強勁發展,民樂、田徑和健美操獲批上海市一條龍建設項目;體育專項化教學為學生找到終身熱愛的健身方式;30余個區、市和國家級社團豐富多彩……學校多學科教育特色鮮明,普及教育與特長培養齊頭并進,培育出無數科創人才和藝體之星。
2024年,延安學子獲得物理學術競賽團體一等獎、“未來杯”雙語演講冠軍等584項榮譽;在數學、生物、英語和化學等市級學科競賽中,共有35人次獲獎。走上全國巔峰,他們在“學憲法·講憲法”活動全國總決賽中獲得一等獎;模聯社獲全國第八屆中學生模聯大會“杰出代表團”;健美操隊代表上海獲全國冠軍;校橋牌隊代表上海隊獲全國銀牌;在多類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中有多人次獲得一等獎,不僅如此,延安學子還在國際賽場不斷綻放中國智慧,在世界航海模型錦標賽中,學校海模隊斬獲3金1銀。2024年,延安中學入選全國首批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通過了上海市教育信息化應用標桿培育校達標驗收,獲批上海市人工智能教育實驗校。
教師專業培養、教學輕負高效
他們活力成長的背后有一群新時代育人鐵軍
錨定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航向,延安中學將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深度融入教育血脈,全力推動教師隊伍邁向卓越發展之路,對青年教師的悉心培育正是其中的關鍵一環。
為此,延安中學在青年教師培養上不斷“下功夫”,深化“雙導師–三階段”模式,形成具有延安特點的師徒傳幫帶:即新教師入職配備學科導師與德育導師,并在三年內完成“教學規范年”“專業發展年”“特色形成年”階梯成長,使之成為做人真實、做事務實、作風樸實和功底厚實的延安人。
延安中學還創立“延青智匯坊”,以“教育家精神”為指引助力青年教師不斷學習,擴大視野,提升教育教學的創新能力,快速成為“立德樹人”的行家里手。“延青智匯坊”定期舉辦教學案例分析工作坊,在教育專家與骨干教師的專業指導下,不同學科背景、不同教齡層次的青年教師打破了學科壁壘,相互交流與借鑒,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為學校的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注入了青春力量。
2024年,延安中學新增2位正高級教師、5位上海市“雙名工程”成員,5人入選區卓越教師培養導師并掛牌工作室,20人為區卓越教師培養學員;33位教師獲評區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及新秀稱號。
面對“雙新”教學改革的要求,延安教師隊伍一直在思考:如何讓“雙新”理念真正落地?學生如何獲得更好的發展?學校如何實現高原上建高峰的發展目標?為此,他們積極探索新的校本研修模式,將課堂教學改進研究的“大主題”與日常教學中教師們每天生發的“微問題”相結合,形成了以“跟蹤推進、研精究微”為特色的問題驅動式“課堂教學改進”行動研修模式。
例如,生物教研組聚焦于“如何界定學科核心素養的進階水平”“如何設計兼顧知識建構與素養提升的教學活動”“如何對教材實驗進行基于校情的微改造”等關鍵問題,組織開展實踐探索與集體研討,致力于將學科核心素養真正融入課堂教學全過程。在一次次的研究中,教師的專業理解不斷深化,教學設計日益精準,學科育人的路徑也愈發清晰。
無數獨具匠心的教學智慧凝結成了“輕負高效”的延安經驗。2024年,學校數字化賦能案例獲評教育部智慧教育優秀案例,2個課例入選教育部基礎教育精品課程,1個課題入選中國教育學會課題;學校市級課題《示范性高中多元化創新課程建設研究》獲評市第八屆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市級項目《上海市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研究與實踐項目》獲評“優秀”等第;14節“真情境–深融合–高質量”市級公開課吸引全市各區教師蒞臨觀摩。
圖片來源于延安中學
撰稿:何郁檸
編輯:史煥煥
責編:高 琴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