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淄博市博山區山頭街道,一場關于青年人才就業創業的探索,正在悄然發生。
通過創新實施“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工作法,山頭街道成功破解了青年人才“就業難”與企業“招才難”的雙向困境,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的青春動能。
日前,記者走進山頭街道,親身體驗了這一創新政務服務模式帶來的顯著成效。
服務渠道做“加法”:15分鐘就業服務圈觸手可及
“家門口就能參加招聘會,還有幫辦員全程指導,真是太方便了。”5月16日,家住山頭街道顏山花園的張聰在“就在淄博·春風送崗”春季招聘會上,興奮地向記者分享了他的求職經歷。
張聰告訴記者,他一直想找一份電商運營相關的工作,在政務專窗幫辦員的推薦下,他接觸到了淄博朗鄉古窯村旅游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王凱睿智琉璃等企業,并成功達成了就業意向。
2025年以來,山頭街道以便民服務中心為核心,聯動社區便民服務站,增設“就業創業”窗口,構建起“15分鐘就業服務圈”。在春季招聘會上,12家重點企業提供了100余個優質崗位,涵蓋了電商營銷、機械泵業等多個領域。幫辦代辦團隊主動對接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提供“一對一”崗位匹配推薦服務。記者現場采訪看到,不少求職者在幫辦員的指導下,順利與用工單位達成了就業意向。
行政壁壘做“減法”:一鏈辦、免證辦提升服務效能
“在一個窗口就可以辦理社保查詢、就業登記、創業補貼申請等業務,為我們節省了時間。”當天,在山頭街道便民服務中心,返鄉創業大學生李鵬對山頭街道的“一鏈辦、免證辦”服務贊不絕口。
以往,青年人才在申請小微企業一次性創業補貼和創業擔保貸款就業登記時,需要分別前往多個部門、多次辦理相關事項。如今,山頭街道通過整合優化辦事流程,將原本需要多次辦理的事項集中到一個窗口,實現了“一鏈辦、免證辦”。
記者在山頭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看到,前來辦理業務的青年人才只需填寫一套表單,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完成相關事項的申請辦理。同時,街道還推出了“免證辦”服務,將青年人才在辦事過程中可能涉及的證照材料種類全量納入電子證照庫,實現了身份信息秒識別、關聯數據秒獲取。
服務效能做“乘法”:技能培訓+資源鏈接+就業保障
實地調研,記者發現,通過積極構建“技能培訓+資源鏈接+就業保障”全鏈條服務體系,山頭街道不僅為青年人才提供了精準的職業規劃,還為他們組織了各類技能培訓。
走進各社區便民服務站,面點制作、家政服務、電商運營等“訂單式”培訓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這些培訓班不僅融入了琉璃手串、插花和繪畫藝術等特色課程,還通過“理論+實操+直播帶崗”模式,將技能培訓從教室延伸到云端。
“通過參加街道的電商運營培訓班,不僅能學到實用的技能,還通過直播帶崗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學員們說。此外,山頭街道還建立了“幫辦代辦+技能就業”融合機制,為學員提供“一對一”就業規劃,形成“培訓-薦崗-就業”閉環服務。
服務保障做“除法”:幫辦代辦,當好人才“貼心管家”
“從技能培訓到開店手續,全是幫辦員替我跑的。”二胎寶媽王曉莉在參加了山頭街道組織的琉璃手串制作培訓后,成功實現了居家創業。她告訴記者,陶琉文旅“一類事”服務中心的幫辦代辦團隊不僅為她代辦了個體工商戶登記注冊、直播賬號開通等手續,還提供了帶貨輔導等全方位服務。
聚焦青年人才返鄉需求,深入實施人才招引“歸根計劃”。2025年以來,通過鄉情聯絡、座談交流、政策推介等方式,幫辦團隊詳盡講解博山區青年人才招引回鄉政策,吸引在外優秀大學生、專業技術人才返鄉就業創業。同時,山頭街道還強化“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服務模式,充分運用“五色分類管理法”建立青年人才檔案庫,實現就業需求提前“預警”,服務精準送達。
如今,在山頭街道,政務服務“四則運算”工作法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和顯著的成效,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前來就業創業。下一步,山頭街道將繼續深化“一網通辦、全域代辦”服務模式,持續優化人才生態,推動政策找人從“精準推送”升級為“未問先辦”,助力人才與城市的“雙向奔赴”。
(大眾新聞·魯中晨報記者姜濤 通訊員胡卿 趙夢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