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唐大業,盡說大實話!
3月底,小米SU7一場慘痛的交通事故,雷軍和小米的頭頂突然變了天!
不光小米汽車的安全性遭受諸多質疑,雷軍更是被流量反噬,一度陷入沉寂。
如今這場事故已過去快2個月,可籠罩在雷軍和小米頭頂的依然是陰霾。
誰也不曾想到,小米汽車又因限制馬力和碳纖維前艙蓋事件上了熱搜,而且這事越鬧越大。
一夜間,社交媒體上突然冒出了很多戴著口罩或是打了碼的蒙面車主,他們的訴求很統一,認為小米虛假宣傳,要求退車退錢。
小米汽車到底有沒有虛假宣傳,這件事尚無一個明確的定論。
可有一點卻能肯定:雷軍和小米正在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輿論危機。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殘酷考驗,逐漸從3月事故影響中走出來的雷軍,打出了一張真誠牌。
01
首次線下回應SU7事故,雷軍打出真誠牌
真誠、接地氣、平易近人一向是雷軍成為網紅企業家的殺手锏。
這一次雷軍雖然沒有正面回應碳纖維前艙蓋爭議,卻用首次線下回應SU7事故的方式再一次告訴大家,小米絕不回避任何問題。
“三月底,一場突如其來的交通事故把這一切都擊碎了。”
5月15日,雷軍在小米價值觀大賽后發表的內部演講被曝光,這也是雷軍首次在線下正面回應3月的事故。
雷軍表示:“我們受到了狂風暴雨般的質疑、批評和指責,我和同事們一樣,一下子都懵了。誰也沒有想到,這一場事故的影響如此之大,對我們小米的打擊也如此之大。”
而對于剛剛度過15周年生日的小米,當下和未來應該承擔怎樣的使命和責任時,雷軍的話更是意味深長。
我們一直覺得我們是汽車行業的新人,我們是一家創業的公司。但這一次的事件讓我深深的理解,小米今天的規模、影響力、社會關注度都到了非常高的地方,社會和公眾要求我們去承擔一家真正的大公司行業領導者的責任。我們深刻地意識到,這是15年的小米無可回避的責任。
15歲的小米已不再是行業新人,在任何產業里都沒有了新手保護期,要有更高的標準和目標。在汽車安全領域,小米要成為同檔最安全的車,不僅要合規、達到行業領先水平,更要作為汽車行業的領導者,做出超越行業水平的安全保障。
雷軍的這段話,既是對當下危機的回應,也是對未來戰略的重新定位。
3月的那場SU7事故,瞬間點燃了公眾對小米汽車安全性質疑的導火索。
即便事故最終調查結果未出,卻仍暴露出智能駕駛系統在極端場景下的安全局限性,也凸顯了小米在技術驗證和用戶溝通上的不足。
雷軍坦言“公眾期待遠超想象”,實則是承認小米在汽車安全領域的經驗缺失,以及用戶對頭部企業的高標準要求。
而就在近期,小米SU7 Ultra因“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涉嫌虛假宣傳的問題,遭遇了數百名車主的集體維權。
被質疑虛假宣傳,對于本就處在爭議漩渦中心的小米可謂雪上加霜。
雷軍雖然未正面回應虛假宣傳的爭議,但卻強調小米已過新手期,不再是一家創業公司,需要承擔大公司責任。
這么做意在回應外界對其營銷過度、技術落地的質疑,試圖通過責任承諾重塑用戶信任。至少在態度上依舊保持著真誠。
從手機、智能家電到汽車,小米正在經歷一場科技新人到領導者的轉變。然而,其規模效應帶來的卻是把雙刃劍。
小米生態規模不斷擴張的同時,品控風險、供應鏈壓力等問題迫使小米必須從求快轉向求穩,以匹配大公司應有的體系化能力。
而小米要想成為汽車行業的領導者,安全必然是核心競爭力重構的關鍵。從雷軍的演講也能看出,他心里很明白這件事的重要性。
02
芯片會是小米逆轉的關鍵嗎?
就在雷軍坦誠回應SU7事故的同時,他也帶來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小米的自研芯片要來了。
而在演講的第二天,雷軍也在微博再次官宣:“十年飲冰,難涼熱血!小米造芯路,始于2014年9月。時間過得好快,轉眼十多年過去了……”
在微博配圖中,雷軍更是曬出了2017年小米首次芯片發布會的照片,他背后的海報上赫然寫著四個大字:“我心澎湃!”
就像雷軍自己所說:“公眾對我們的期待和要求遠超了想象”。這其實正是小米最近遭遇一系列爭議的根源。
在大家眼里,小米是一家當紅的科技公司,雷軍更是平易近人、有求必應的網紅企業家。在流量帶來的勢能下,小米一切的問題都會被放大,甚至成為被針對的目標。
而雷軍和小米要想擺脫這種現象,必須徹底甩掉董明珠口中“代工廠”的標簽,在技術上拿出點真本事,證明自己的產品可以給用戶帶來安全,讓消費者放心。
就目前來看,芯片正是小米最大的突破口,因為技術是最好的說服力。
從2014年成立松果電子到2025年發布玄戒O1,小米的芯片之路既是技術突圍的縮影,也是中國科技企業打破外部封鎖的縮影。
十年飲冰!從澎湃S1對未知的探索,到玄戒O1突破枷鎖的誕生,這標志著小米終于跨過“從0到1”的技術鴻溝,成為全球少數具備“芯片-終端-生態”閉環能力的企業。
這場歷時十年的冒險,既是對“代工依賴癥”的破局,也是小米從性價比大廠邁向技術大廠的必經之路。
雖然小米早已坐上全球手機生產商第二的交椅,可和第一名的三星比起來,手機長期依賴高通驍龍和聯發科芯片,明顯制約了其發展的速度。
這種依賴不僅導致每部手機成本增加12%-15%,更讓小米在高端市場受制于人。
而當華為因制裁退出競爭后,蘋果、三星憑借自研芯片又進一步擠壓小米的溢價空間。
玄戒O1的推出,使小米首次能在中端機型上實現芯片自主,預計將來每部手機的成本能降低8%-10%,利潤率提升至少3-5個百分點。
而玄戒O1的UWB技術也將與小米汽車生態深度綁定,實現“人-車-家”的無縫聯動的同時,將進一步提高輔助駕駛的安全性。
自研芯片的推出,將是小米撕掉“代工標簽”的一個里程碑,是從營銷驅動轉向技術驅動的分水嶺。
這種軟硬一體化的能力,是代工模式永遠無法企及的護城河。
然而,小米這次要想實現逆轉,既需要玄戒O1在性能與量產上兌現承諾,更需在汽車安全、用戶溝通等戰場重建信任。
這場爭議之戰,或將定義小米未來十年的命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