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詞牌簡介詞:
蘇幕遮,詞牌名,又名“古調歌”“云霧斂”“鬢云松”“鬢云松令”等。原唐玄宗時教坊曲,后用作詞調。幕,一作“莫”或“摩”。這個曲調源于龜茲樂,本為唐高昌國(高昌故城位于今新疆吐魯番市東)民間于盛暑以水交潑乞寒之歌舞戲。
中唐高僧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四十一《蘇莫遮冒》:“亦同‘蘇莫遮’,西域胡語也,正云‘颯磨遮’。此戲本出西龜茲國,至今猶有此曲。此國(指中國,慧琳為疏勒國人。)渾脫、大面、撥頭之類也。或作獸面,或像鬼神,假作種種面具形狀;或以泥水沾灑行人;或持羅縮搭鉤,捉人為戲。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戲,七日乃停。土俗相傳云:常以此法禳厭,驅趁羅剎惡鬼食啖人民之災也。”
《新唐書·宋務光傳》載并州清源尉呂元泰上中宗書日:“比見坊邑相率為渾脫隊,駿馬胡服,名日‘蘇莫遮’。旗鼓相當,軍陣勢也;
宋·王明清《揮麈錄》前錄卷四載“高昌”之風俗云:“俗多騎射,婦人帶油帽,謂之蘇幕遮。”;
近人俞平伯《唐宋詞選釋》考證,蘇幕遮是波斯語的譯音,原義為披在肩上的頭巾。《蘇幕遮》的曲名正是源于歌舞者的這種服飾,因而得名;
近人岑仲勉《唐代戲樂之波斯語》則謂《蘇幕遮》為波斯人供奉蘇摩神之曲。
二、例詞及詞譜:
(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例用對偶。)
正體,雙調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韻。以范仲淹《蘇幕遮·懷舊》為代表。此調只有此體,宋元人俱如此填。
《蘇幕遮·懷舊》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含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仄平平,平仄仄(韻)】。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韻)。
【仄平平,平仄仄(韻)】。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韻)。
蘇幕遮還有一體堆絮體:此體是清代的萬樹首創的,用一種頂針疊句作詞,稱為“堆絮體”。 它將前句借作后句的前半部分,如迭棉堆絮,此體屬于頂針,又與反復(疊句)相結合。這種堆絮體尤其適合表達細膩的感情。
例詞:蘇幕遮·離情(明末清初·萬樹)
彩分鸞,絲絕藕。且盡今宵,且盡今宵酒。門外驢駒聲早驟。惱煞長亭,惱煞長亭柳。
倚秦箏,扶楚袖,有個人兒,有個人兒瘦。相約相思須應口。春暮歸來,春暮歸來否。
三、詞牌特點及要求:
此調為重頭曲,每段由兩個三字句、兩個四字句、兩個五字句和一個七字句組成。整體句式富于變化,韻位適當,調情和婉。范詞為懷舊之作,很能體現此調特點。宋人多以此調抒寫閑適情趣,亦用以酬贈友人。
關于正格:
上下片起首兩個三字句例用對偶。但是也有不少不用對偶的,要說明的一點是,如果不用對偶,必用流水,一定要兩句連為一體,十分緊密流暢。忌兩個三字句即不對偶,還各自獨立。
關于堆絮體:
這種詞因為在堆疊過程中,空間受到一定束縛,一旦堆疊隨意,就會變得好看但不耐看。清末近現代初詩人汪東總結:“詞有獨木體,又有連環體。連環體者,字重意復,則徒為贅語耳。”
這個總結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作為堆絮的兩句,不可意思完全相同,要有一定的變化,試看例詞:
上片(且盡今宵,且盡今宵酒)前面主體為‘今宵’,后面主體后移為‘酒’。‘且盡’二字分別修飾‘今宵’和‘酒’;再看(惱煞長亭,惱煞長亭柳)前面主體為‘長亭’,后面主體后移為‘柳’。‘惱煞’二字分別修飾‘長亭’和‘柳’。此為修飾語在前,主體在后,且主體有變化。
下片(有個人兒,有個人兒瘦)前面主體為‘人兒’,后面主體仍然是‘人兒’,但是加了一個修飾語‘瘦’,形成同一主體的遞進式描寫;
再看(春暮歸來,春暮歸來否)前面主體為‘春暮’,后面主體仍然是‘春暮’,但是加了一個修飾語‘否’,使得另一個修飾語‘歸來’有了變化。此為修飾語在后,主體在前,且修飾語有變化。
四、歷代作品選讀:
蘇幕遮(唐末宋初·無名氏)
隴云沈,新月小。楊柳梢頭,能有春多少。試著羅裳寒尚峭。簾卷青樓,占得東風早。
翠屏深,香篆裊。流水落花,不管劉郎到。三疊陽關聲漸杳。斷雨殘云,只怕巫山曉。
蘇幕遮(宋·朱敦儒)
酒壺空,歌扇去。獨倚危樓,無限傷心處。芳草連天云薄暮。故國山河,一陣黃梅雨。
有奇才,無用處。壯節飄零,受盡人間苦。欲指虛無問征路。回首風云,未忍辭明主。
蘇幕遮宋·周紫芝)
水傍邊,山盡處。喚取云來,共我山頭住。分得一江風共雨。滿院芙蓉,更聽紅妝舞。
趁霜晴,閑獨步。那里煙村,有個梅花樹。小徑斜穿來又去。醉后知他,有甚青云路。
蘇幕遮·般涉(宋·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蘇幕遮(元末明初·劉基)
雨瀟瀟,風裊裊,柔夢相牽,不覺春窗曉。雁到衡陽回去了,鏡里離鶯,獨對琴臺老。
楚天長,秦樹杳,山蹙愁眉,江學回腸繞。滿地蒼煙連碧草,弱水三千,人隔蓬萊島。
蘇幕遮病中夜坐聞隔席歡笑有感(明·王世貞)
翠壚煙,紅燭雨。雨底銅壺,滴到難挨處。欲作新詩心自語。身入中年,怕作關情句。
酒如油,花似霧。談笑風流,一霎拋人去。病與窮愁相伴住。箋懇天公,殘日休如許。
蘇幕遮其一寒食(明末清初·梁清標)
杏花煙,榆莢雨。綠映平橋,又見春如許。油壁車輕寒食路。細草芳樽,邀取春光駐。
囀鶯樓,歸雁浦。柳外梨梢,愁煞長亭暮。天意也知離別苦。片片輕云,遮斷人行處。
蘇幕遮(清·許淑慧)
竹煙斜,蘭影瘦。露濕無聲,花底西風透。捲了珠簾還似舊。曲檻重憑,腸斷清秋后。
往時歡,何日又。雁字飄零,云冷金飆驟。猶記昨宵聽玉漏。今夜挑燈,獨自雙眉皺。
蘇幕遮(清·趙我佩)
曲廊斜,深院靜。樓外秋千,送過垂楊影。燕子不來春又盡。幾折闌干,獨自和愁憑。
髻云低,眉月冷。人瘦如花,花也如人病。小夢惺忪眠未穩。燭燼香銷,依舊今宵醒。
蘇幕遮(堆絮體)清·吳藻(女)
曲欄干,深院宇。依舊春來,依舊春又去。一片殘紅無著處,綠遍天涯,綠遍天涯樹。
柳絮飛,萍葉聚。梅子黃時,梅子黃時雨。小令翻香詞太絮,句句愁人,句句愁人句。
立即成為尊貴會員
*本文綜合來源于網絡,編輯:拾一
更多詳情請點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