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起,“同心·共鑄中國心”2025大型健康公益活動陸續開啟。由首都醫療單位為主的紅七團醫務志愿者奔赴阿壩州壤塘縣,分別在上寨中心衛生院、縣城廣場、崗木達鎮敬老院、縣消防局等開展義診和科普宣傳。聽說有從北京來義診的大夫,慕名而來的患者近千人。
義診現場,66歲的藏族大叔攥著掛號單直皺眉。早年在省級醫院,他就被查出心臟血管和頸部血管有狹窄問題,可總覺得 “能吃能走就沒啥大事”,既沒認真吃藥也沒定期復查。北京市平谷區中醫醫院心內科醫生姚遠仔細詢問病情,并耐心解釋道:“這血管就像家里的水管,要是銹跡堵久了不清理,哪天徹底堵死可就麻煩了,腦梗死、偏癱這些風險都得防著。” 隨后,他耐心地叮囑一定要按時服藥,以及做好日常防護的重要性。
據悉,當地居民普遍存在健康意識不足的問題,義診團隊正通過通俗講解和一對一指導,把 “防病勝于治病” 的觀念一點點送進藏區。
“師傅,咱先不往最好的方向想,先把最壞的情況琢磨透。”義診現場,北京市朝陽區中醫醫院骨科醫生陳焜對42歲的司機說。這位師傅開車時腿經常麻,片子顯示多節段腰椎間盤突出。考慮到患者的家庭情況,動大手術可能會影響體力勞動和生計。“建議保守治療,少彎腰、別久坐,配合理療慢慢調。要是實在撐不住,咱就手術。”陳焜醫生說道。
“這脊柱彎得像擰麻花,目測至少60度!” 朝陽區中醫醫院骨科醫生劉宇飛接診了一位15歲的脊柱側彎患者,一般來說側彎Cobb角超過45度就可以手術,而他早已達到了手術指征。如果不及時治療,將來活動會嚴重受限,影響日常生活,最嚴重的是擠壓心肺等內臟,危害人體多個系統。他目前的年齡正處于黃金干預期。據了解,脊柱側彎的手術成功率較高,目前醫務志愿者已經上報相關救助單位,后續或可免費接受首都專家的治療。
北京市平谷區醫院醫生侯克東,接診了一位85歲的女性患者,老人已經因雙膝關節病變不能行走10余年了,雙手手指畸形是典型的類風濕關節炎的表現。“今天多位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關節炎表現,導致該類疾病高發的原因是高海拔地區氣候濕寒和生活習慣等。我是第一次參加援藏義診活動,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這里的老百姓熱情、淳樸,但他們對自身的健康關注不夠而延誤疾病的治療,我們希望能夠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為當地群眾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他說。
5月16日,上寨中心衛生院義診結束,藏民一一為醫務志愿者獻上潔白的哈達表達謝意。
在縣城義診廣場,排隊就診的患者絡繹不絕,僅5月17日當天掛號就達882人次。
5月17日,紅七團醫務人員去崗木達鎮敬老院義診,并送去醫藥和營養品。
作者:本報融媒體記者 鞠姣
編輯:郝學婧
審核:姜峰 劉子婷
關注“姜大夫答疑”
分享交流專業、有趣的健康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