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判斷一個人是否健康,有一個很簡單的標準,那就是吃得下、睡得香、排得出。但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全部滿足這些標準的人,卻并不多。就僅談及“排得出”,現如今,幾乎絕大多數人都存在便秘的煩惱,就是這一看似簡單的病癥,使得很多人的正常生活都受到了頗多影響。
如果將體內的腸道比喻成一條河道,那么河面行駛的船只就是體內的糟粕,而腸道的主要職責就是將這些糟粕給清運出去。若是這些糟粕排出不及時,長時間停留在體內,那么就很容易滋生病邪,所以,我們常說“便秘是百病之源”,也并不是沒有道理的。而且很多醫家在詢問病人癥狀時,都會問到二便的情況,《十問歌》中的“三問頭身四問便”,其中的“便”,就是我們的二便。
便秘的誘因有很多,其中有一種便秘就是腸熱津虧所致,與腸道里的津液不足息息相關,就像是河道里的水被熱邪曬蒸發了一般,水流變少了,那么船行駛的時候,速度就會減緩,甚至還會出現停滯的現象,而對于這類便秘癥狀,有一個專治良方,就能很好地幫助大家,此方出自醫圣張仲景之手,叫做“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是張仲景收錄在《傷寒論》中的一個藥方,屬于中醫潤下劑的代表方劑,麻子仁丸又名為“脾約丸”,整個方劑用到的中藥材并不多,僅有6味中藥材,分別是麻子仁、芍藥、枳實、大黃、厚樸以及杏仁,原文是這樣記載的“麻子仁二升,芍藥半斤,枳實半斤,大黃一斤,厚樸(炙)半斤,杏仁(去皮尖,熬,別作脂)一升”。
整個方劑起著潤腸泄熱,行氣通便的效果,常被醫家用來治療脾約證,這類患者除了有大便干結的癥狀之外,還伴有小便頻數、脘腹脹痛、舌紅苔黃以及脈數等癥狀。
方劑里的大黃是攻下的常用藥材,大黃的攻下作用,可以將停留在腸道里的糟粕給排出去,在中醫的諸多派系里,就有一個“攻下派”,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金元時期的名醫張從正。張從正特別擅長用泄下的藥材來治療病癥,而在其之前,還有東漢名醫張仲景,張仲景很看重大黃這味藥材,在他的“承氣湯”里,大黃就作為主要成分,用于攻下。
大黃苦寒,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的作用,雖然大黃這味藥材已經很厲害了,但只靠這一味藥材還不夠,因此,張仲景就加入了枳實和厚樸,以此來幫助大黃攻下,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厚樸和枳實屬于中醫里的理氣藥。對于便秘患者來說,常常會有腹脹的癥狀,這其實就是胃腸氣滯所致,這個時候,將胃腸里的氣機疏通,那么腹脹的癥狀自然就能得到緩解。而將大黃和枳實、厚樸合在一起,便成了張仲景的另一個經典藥方“小承氣湯”,此方也是解決便秘的良好方劑,但可能是張仲景覺得還不夠,于是又加入了麻子仁、杏仁還有芍藥。
白芍可以養陰和里緩急;麻子仁和杏仁中含有油性,能夠起到潤便的作用,這樣的思路也叫做“增液行舟”,就是給腸道里增添水分,進而起到緩解便秘的作用。
麻子仁丸這個藥方,潤腸和瀉下同時進行,瀉而不峻,下不傷正,堪稱習慣性便秘的“救命稻草”,但在使用時,也要注意從小劑量開始服用,發揮療效后,再漸漸加重藥量。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