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咱重點嘮嘮華北這波讓莊稼漢直跺腳的強對流天氣。
氣象大喇叭早晌就吆喝開了:河北中南部、山東北部今兒后晌有冰雹帶。眼瞅著玉米正處拔節(jié)期,嫩莖稈經(jīng)不住雞蛋大的雹子砸。
村東頭李老漢蹲地頭吧嗒旱煙:"前兒個看天邊云像馬鬃,就知要出幺蛾子。"老輩人傳下的"土法子"派上用場了——雹子來前給苗子噴草木灰水。
可農(nóng)技站小王卻說:"土法防表皮傷,關(guān)鍵還得靠提前搭防雹網(wǎng)。"這就有個說道了:老經(jīng)驗和新技術(shù),到底該信哪頭?去年鄰縣老張頭家玉米遭雹災(zāi),光靠曬艾草熏天,最后減產(chǎn)三成。
咱得明白:看云識天氣是老智慧,可現(xiàn)代氣象預(yù)警能提前三天報信兒。就說這防雹吧,地頭立幾個舊喇叭,雹子來前放高音能震散小冰晶。
再看山東壽光的大棚戶,早給西紅柿架起了尼龍網(wǎng),雹子砸下來彈溜溜圓。
眼下最要緊的是:剛出苗的大豆地得趕緊挖排水溝,別讓雹子水漚了根。東北那疙瘩的鄉(xiāng)親也別松懈,雖說這會兒沒雹子,晚霜還盯著小苗呢。我個人認為,把"土辦法"當幫手,把科學(xué)法子作主力,才是正途。
就像河南老把式,雹子過后先人工扶苗,再噴葉面肥,苗子緩得快。
您可別小瞧這幾步:去年試點村靠這套組合拳,雹災(zāi)損失減了一半。現(xiàn)在問題來了:萬一半夜遭了災(zāi),天亮后多久補救最有效?這里留個心眼:農(nóng)技專家說,12小時內(nèi)采取措施,莊稼活命率能提四成。
咱再嘮嘮不同地塊的講究:沙地作物怕雹子砸后板結(jié),得趕緊松土透氣。
黏土田里要防積水,拿犁開幾道淺溝,水順著走就壞不了根。還有那剛掛果的桃樹,雹子打落幼果后,得剪掉傷枝免得招蟲。
有些鄉(xiāng)親可能犯難:防雹網(wǎng)太貴,手頭緊咋整?其實可以幾家合伙租設(shè)備,村里合作社還能申請防災(zāi)補貼呢。最后敲敲黑板:明后兩天是補救黃金期,別等太陽把地皮曬裂才動窩。
玉米地要逐壟查看,斷了的植株該拔就拔,別留著爭養(yǎng)分。
大豆葉面要是掛了傷,趕緊噴點多菌靈,別讓病害鉆空子。
咱莊稼人跟天斗了幾輩子,靠的就是眼勤手快心機靈。記住嘍:老天爺扔來雹子蛋,咱就得備好補救招,莊稼才不會吃虧。
最后送大伙兒句實在話:地里的收成不是天上掉的,是咱跟天氣搶來的!
明早天一亮,該買藥的買藥,該叫農(nóng)機的叫農(nóng)機,別耽擱了時辰。
要是拿不準咋做,趕緊給鄉(xiāng)鎮(zhèn)農(nóng)技站打電話,他們比咱更心急。莊稼人過日子,就是跟老天爺打擂臺,咱多留個心眼,豐收就多份指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