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第二十二屆(2024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揭曉,安徽博物院“天下中都——明洪武時期精品文物展”獲評優勝獎。這個展到底有啥魔力,能在眾多展覽中脫穎而出呢?咱們一起來瞧瞧~
400件(套)文物再現中都
本次展覽由安徽博物院、鳳陽縣博物館、鳳陽明中都皇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處聯合國內10余家文物收藏單位共同打造。
展覽聚焦明洪武時期歷史文化,以明中都遺址出土文物為主體,安徽全省及周邊省市元末明初相關文物為補充,精選近400件(套)文物,尤其是選取了山東魯荒王墓出土文物,南京、合肥、明光等地明初功臣墓出土的各類精美文物,增加了展覽的觀賞性,豐富了明洪武時期相關背景的介紹,增強了觀眾對中都營建的理解和思考。
展覽通過“日月重開”“擇中建都”“中都遺韻”三個部分,復現了六百多年前大明中都的璀璨輝煌。
“中”字元素串聯展陳巧思
展陳設計空間布局層次清晰、邏輯嚴謹,巧妙地提取“中”這一形象元素,在海報設計、沙盤制作、場景搭建、展品組合等多個方面予以使用,用獨特的展示敘事語言,突出了明中都城的考古成果,并與中國古代“擇中建都”的理念相契合。
基于明中都遺址考古的最新成果,打破以往設計模版,將沙盤模型和主題照壁相結合進行展示,同時通過對大場景的城墻磚布設、建筑構件展示臺以及假想明中都宮墻的精心打造,復現了明中都城昔日的璀璨輝煌。
展覽還特別設置了“搬運城墻磚體驗”的互動裝置,讓觀眾通過親身體驗來感受城墻磚的重量,在角色體驗中深刻理解明中都建設的艱辛與偉大。
學術背書支撐深化解讀
展覽致力于國內重大考古成果活化利用與闡釋傳播,以數十年明中都研究成果為基礎,近十年鳳陽明中都遺址考古發掘成果為支撐,將史料、館藏文物和考古發掘成果相結合。展覽得到了眾多專家學者的學術支持,相關研究論文和考古成果為展覽提供了扎實的學術基礎。
展覽期間,組織了“傳承·創新:安徽明文化資源利用與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天下中都——明洪武時期精品文物展’展效評估會”等多場學術講座和國際研討會,邀請歷史學、考古學、博物館學等領域專家與公眾進行互動交流。這些學術活動不僅豐富了展覽的內涵,也提高了觀眾對明洪武時期歷史背景和文化特色的理解。
文旅融合激活文化體驗
依托本次展覽,原創開發明中都主題研學游,串聯特展與明中都皇故城遺址公園、明皇陵等實景景點,讓觀眾在觀展之余實地探訪歷史現場,深度體驗安徽獨特的明文化魅力。通過“展覽+遺址+景點”的立體化體驗模式,構建起完整的明文化認知體系。文化展示與旅游體驗的有機結合,不僅豐富了觀眾的文化獲得感,更帶動了鳳陽文旅資源的活化利用。
展出期間,接待觀眾 56 萬人,其中未成年人觀眾 11萬人。開展明中都主題研學游、詩詞音樂會、學術研討會、學術講座、展覽直播、寶藏小獵人中都尋珍、大明中都謎團追蹤記等線上線下活動30場,受益612.6萬余人次。新華社、中國新聞網、學習強國平臺、文博圈等三十余家媒體報道324期,社會反響熱烈。
線下展覽雖已收官,精彩內容仍在我院官網數字展覽持續呈現,歡迎隨時云觀展!
供稿:馮慧
編輯:劉婷婷
審核:胡雪峰
終審:卞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