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1272字
預計閱讀時間: 4分鐘
據美國媒體5月18日援引拜登辦公室聲明披露,現年81歲的美國前總統約瑟夫·拜登近日被確診罹患轉移性前列腺癌。醫療記錄顯示,拜登因近期泌尿系統癥狀明顯加重,經醫學檢查發現前列腺區域存在異常增生結節 , 于5月16日最終確認其前列腺癌細胞已通過血行轉移擴散至骨骼系統 。
全球癌癥數據顯示,我國前列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已從69.2%逐步提升,得益于精準醫療技術的廣泛應用。2025年,前列腺癌診療領域迎來多項突破性進展,從分子影像到靶向治療,從人工智能輔助到新型聯合療法,技術革新正深刻改寫患者的生存劇本。
傳統影像技術難以精準定位早期病灶,而2025版國際指南(EAU)將PSMA-PET/CT顯像列為中危患者分期的核心標準。研究顯示,PSMA顯像使淋巴結轉移檢出率提升41.3%,顯著減少漏診風險。結合MRI優化篩查方案,PSA灰區(4-10ng/ml)患者的臨床顯著性癌檢出率提高至63%,避免了過度穿刺。此外,基因檢測在轉移性前列腺癌中的普及,使25%的HRR基因突變患者獲得精準靶向治療機會。
針對前列腺癌的高度異質性,2025年國際共識提出“動態風險分層”策略。例如,傳統中危組被細分為預后較好與較差亞組,通過Gleason評分、PSA倍增時間等變量建立模型,指導醫生選擇主動監測或強化治療,減少過度醫療。對于寡轉移患者,“三明治”療法(新輔助放療+根治手術+內分泌治療)進入臨床試驗,旨在延長無進展生存期并降低復發風險。
靶向與放射治療:突破耐藥與精準滅殺
1. PARP抑制劑聯合治療:針對HRR基因突變的晚期患者,PARP抑制劑(如他拉唑帕利)聯合雄激素受體抑制劑,通過“合成致死”機制顯著延長生存期,成為指南推薦的一線方案。
2. Lu-PSMA放射配體療法:放射性核素Lu177標記的PSMA靶向藥物,可自動追蹤并殺滅轉移病灶。臨床試驗顯示,聯合恩扎盧胺治療使患者死亡風險降低45%,平均生存期延長8個月。
3. 質子治療革新:中國科大附一院推出的“布魯斯療法”通過毫米級誤差控制,實現前列腺癌放療中對膀胱、直腸的保護,治療有效率100%,無嚴重不良反應。
AI-HIFU(人工智能高強度聚焦超聲)技術憑借無創、智能化的優勢,成為早期前列腺癌及增生治療的新選擇。其通過實時超聲成像和三維重建,精準消融病灶,術后患者PSA水平顯著下降,排尿功能改善。此外,聲動力響應型納米酶等創新技術,通過調控腫瘤微環境誘導免疫反應,為耐藥患者提供新方案。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邢念增教授:Lu-PSMA放射性藥物的診療已歷經一定發展歷程,且近年來呈現出更為迅速的發展態勢。在診斷層面,以前列腺癌領域為例,針對靶點的放射性顯像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這些技術的不斷發展,為前列腺癌的早期診斷和精準分期提供了更為有力的工具。
標志著前列腺癌診療從“經驗醫學”向“數據驅動”的全面轉型。隨著精準分層、靶向藥物和智能技術的普及,更多患者將實現“與癌共舞”的生存奇跡。然而,如何推動技術下沉至基層、降低醫療成本,仍是未來需要攻克的核心課題。
告訴小伙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