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親述遠能太陽能采暖的溫暖賬本
遼陽太子河區鐵西街道、祁家鎮清潔取暖改造見聞【記者走基層】2025年1月,遼陽迎來-22℃的極寒天氣,太子河區鐵西街道的農戶張立軍家卻暖意融融。"以前燒煤半夜得起來三四回,現在這太陽能配上燃氣爐,屋里24小時都是20℃,連養的熱帶魚都活蹦亂跳!"他指著客廳的溫度計,向記者展示遠能新能源的"太陽能+天燃氣"系統如何改變生活。
農戶賬本:省下的不只是煤錢
在祁家鎮楊家村,村民李秀蘭翻開記賬本:"去年燒了4噸煤,花了5200塊,還得專門騰間屋子堆煤。今年政府免費裝上遠能太陽能+天然氣采暖系統,11月和12月上旬全部靠太陽能,12月下旬開始靠太陽,晚上用燃氣,現在每月燃氣費不到200塊。"兒子在沈陽打工,再不用怕我在老家燒煤不安全; 。"
鐵西街道的王建國算得更精細:"我家80平,遠能太陽能發的熱白天完全夠用,陰天燃氣爐才啟動。去年12月燃氣費只花了117元,比燒煤省了60%。"他拉開廚房柜門展示:"看這墻面,以前被煤煙熏得漆黑,現在白凈得能照人!"
健康革命:從"咳咳咳"到"笑呵呵"
祁家鎮衛生院的數據印證了改變:2024年冬季呼吸道疾病門診量同比下降48%,一氧化碳中毒病例歸零。村民趙大娘拉著記者看她家的報警器:"以前半夜總擔心煤氣,現在這設備一氧化碳超標會警報。
在養老院,82歲的劉爺爺說:"我這老氣管炎往年冬天根本出不了門,現在室溫穩當,還能在活動室打牌。"護理員補充道:"老人起夜次數少了,血壓也更平穩。"
技術賦能:嚴寒中的溫暖守護
遠能工程師周濤帶記者查看極端天氣記錄:
1月7日:-27℃暴雪,太陽能貢獻率仍達41%
12月連續5天陰天:燃氣自動補熱,室溫波動≤1.5℃"我們給每戶都裝了防凍‘雙保險’。"他擰開一戶人家的管路保溫層,展示電伴熱帶和真空隔熱材料,"就算停電48小時,水溫也不會低于5℃。"
鄉村振興的能源答卷
遠能太陽能數據檢測大屏幕顯示著實時數據:
當日太陽能利用率:72%
戶均減排量:4.3噸CO?/年
故障率:0.17%(行業平均1.2%)
這1.84億投入,換回的是綠水青山和百姓口碑。2026年全區清潔取暖覆蓋后,年減排量將達18萬噸,相當于再造10個太子河森林公園。
農戶心聲"再不用灰頭土臉掏煤渣"——鐵西街道 張美華"孫子寒假回來愿意多住半個月"——祁家鎮 陳志剛"政府補貼實實在在,取暖省下的錢給老伴買了新輪椅"——楊家村 李德福
【記者手記】從農戶家窗明幾凈的客廳,到衛生院下降的就診曲線,再到藍天白云下閃光的遠能太陽能采暖系統,遠能用科技編織的溫暖網絡,正在書寫北方農村能源革命的生動注腳。這不僅是取暖方式的升級,更是鄉村振興路上最溫暖的民生工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