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前言·】——?
2013年9月17日,九江市林業局發布了一則消息,修水縣的公安破獲了一起非法毀壞、砍伐國家保護野生植物的案件。
國家的保護野生植物都是十分珍貴,數量稀少的物種,但是卻也有不少人打它們的主意,偷偷盜砍盜伐,以此來獲利。
而針對這樣的行為,國家也一直都在嚴厲打擊,仍有一些人鋌而走險。
那么這次被破壞的究竟是什么保護植物呢?
?—【·查獲兩袋樹葉·】—?
在9月10日和11日,修水縣南坪村的兩名村民打算去村子附近的山場里找一種樹。
這種樹大家都不陌生,經常能夠在綠化帶里見到,它結出的“白果”氣味濃郁,臭得讓人不敢靠近,它就是銀杏樹。
這樣一種樹可以說滿大街都是,他們二人為何還要專門跑到山場里去偷偷砍呢?為何砍了還違法呢?
這二人本來水聽說銀杏樹葉能治病,就商量著上山找一些,而且還有人專門收購,價格在10元一斤。
于是他們就帶著砍刀上了山,先是看中了一株胸徑有20厘米的銀杏樹,他們為了方便就把上面能夠得到的樹枝全部都砍了下來,然后又將樹葉全部都摘了下來,裝進了蛇皮袋里。
之后又看中了另一棵更為粗壯的銀杏樹,胸徑在55厘米,這棵銀杏樹上的樹葉很好,但是奈何太高了,他們不方便攀爬,就干脆用帶的油鋸將樹給砍了。
結果他們剛把樹給鋸倒,就被當地的群眾給發現了,他們也來不及摘誰也了,提上蛇皮袋子就趕緊逃跑了。
之后群眾將自己發現的情況報告給了當地的公安局,民警在接警之后就立即展開了調查,很快就找到了那兩個人。
民警將其抓捕之后,還從他們的家中找到了兩袋子的樹葉和砍樹用的砍刀、油鋸。
兩人也知道事情已經敗露,對自己的行為也無可狡辯,他們也都會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銀杏樹在很多人并不算是普遍意義上的珍稀樹種,它們隨處可見,還有人會隨手摘路邊的銀杏樹葉做書簽。
但實際上,銀杏樹不光是珍稀樹種,它們還是瀕危樹種,甚至比大熊貓還要瀕危,在野外,人們已經有近10年沒有發現過自然更新的銀杏樹苗了。
這就令更多人費解了,在集市上或者一些新的綠化中,都還能見到銀杏樹苗,那么它們究竟是怎么“瀕危”的呢?
?——【·銀杏·】——?
在中國城市的大街小巷,銀杏是常見的綠化樹種之一,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這種隨處可見的樹木竟然是一種被列入了瀕危物種。
它不僅有著“活化石”的美譽,還被視為一種神秘的生物,天然種群幾乎難覓蹤跡,野外繁殖幾乎停滯。
銀杏為落葉喬木,樹高可達30余米,樹干通直,銀杏葉片獨特,呈扇形,有長柄,春夏葉片翠綠,秋季則轉為金黃,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銀杏為雌雄異株植物,雄樹花序為柔荑狀,雌樹則形成胚珠,成熟后形成種子,俗稱“白果”,種子外層果皮為黃色,具黏性且有強烈異味,中層為堅硬的石質殼,內部為可食用胚乳,富含淀粉。
盡管銀杏樹壽命極長,可達千年以上,但其生長速度緩慢,幼樹時期發育尤其遲緩,常需數十年才能開花結果,這也為其天然繁殖設置了天然門檻。
銀杏是一種典型的孑遺植物,在地球上已有約2億年的演化歷史,它起源于古生代晚期,盛于中生代,是恐龍時代的見證者。
曾經銀杏科植物遍布全球各大洲,在中生代廣泛繁盛,但到了新生代后期,幾乎全部滅絕,唯獨現在人們熟悉的這一種銀杏作為幸存者存活下來。
在冰川時期,銀杏在全球范圍幾乎絕跡,僅在中國的少數區域殘存下來。
銀杏城市中大量栽培,市場中白果供應充足,似乎不具備瀕危的緊迫感,但是目前自然環境中的野生銀杏極其罕見,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方部分山區,如貴州、四川、湖北和浙江等地的一些偏遠村落或寺廟附近。
這些區域的“野生銀杏”大多被認為是數百年前人工栽培后逸入自然的“野生”種群,真正的純粹野生種群目前尚無確鑿證據確認。
銀杏對生長環境要求相對寬松,適應性強,耐寒、耐旱、抗病蟲害,因此被廣泛栽種于中國乃至世界各地城市綠化中,但這些人工種植的銀杏并不代表其物種繁衍的健康狀態。
城市中栽培的銀杏多為雄株或由人工繁殖得來,比如扦插、分株等,不具備自然種群的繁殖功能。
而根據專家的調查發現,在一些被認為可能存在野生銀杏的山區,往往十年難見一株自然萌發的銀杏苗。
銀杏為雌雄異株,若雄株與雌株未能同步,則無法完成授粉,導致結果率低。
并且銀杏通常需數十年才能開花結果,繁育周期過長,對于自然更新來說,這種緩慢生長意味著對自然災害、動物啃食和病蟲害更為脆弱。
此外,銀杏種子發芽率偏低,對溫度、濕度、土壤通氣性等均有較高要求,落地后極易腐爛或被食用,即便成功發芽,幼苗也需數年才能抵御外界壓力,自然更新極為困難。
銀杏的處境是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我們不能僅因它在街頭巷尾的可見而忽略它在野外世界的隱匿。
要真正保護銀杏這一樹種,僅靠城市綠化的廣泛栽培遠遠不夠,專家們也在積極尋找更多的辦法,讓它能夠繼續在這片土地上沉穩生長。
參考:
九江市林業局《江西修水偵破一起非法毀壞、采伐銀杏案》,2013-9-17
北京科學中心《隨處可見的銀杏,為什么是瀕危植物?》,2024-6-1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