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9日訊 5月18日是第49個國際博物館日,莒縣將漢代畫像石高清拓片展搬到景區里,帶領市民和游客穿越千年歷史,感受中華文明的永恒魅力。
在莒縣古城,20余幅漢代畫像石高清拓片集中亮相,這些拓片源自莒地出土的漢畫像石,生動刻畫了宴飲、狩獵、車馬出行等場景,堪稱“漢代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市民 劉紀青觀展后贊嘆道:“今天看的這些拓片的細節非常清晰,感覺古人的生活一下子鮮活起來了,讓我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了一個更加深刻、更加具體的認識。”
展覽現場還準備了拓印體驗活動,觀展者敷紙、拓印,沉浸式地解鎖形象各異的漢畫像石拓片由何而來。小學生李林岳開心地展示自己拓印的飛龍,興奮地說 :“ 這是我拓的一條飛龍,很生動,我非常喜歡。 ”
在莒州博物館同期開展的“館藏書畫保護修復項目成果展”則展示了68幅修復好的館藏書畫,這些書畫多為清代至民國時期的名家作品。修復師們通過“清洗去污”“揭裱補缺”“全色接筆”等復雜工序,讓瀕臨損毀的文物重獲新生。
市民李敏參觀后表示:“沒想到這些字畫修復得這么完整,在這里能看到劉墉、何紹基這些名家的字畫,我感到非常地震撼。”
莒州博物館講解員張雪介紹:“書畫修復不僅是技術活,更是對歷史的敬畏。通過這種宣傳活動,增強公眾對文物修復的認知,也傳遞了‘修舊如舊’ 的文物保護理念。”
閃電新聞記者 陳悅溪 通訊員 李樹茂 周貴雷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