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玉米大斑病
危害特征
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也為害葉鞘和苞葉。葉片發病:在下部葉片上先出現水漬狀青灰色斑點,然后沿葉脈向兩端擴展,形成邊緣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縱裂。
嚴重時病斑融合,葉片變褐枯死。潮濕時病斑上有明顯的黑褐色霉層。
防治方法
(1)選種抗病品種;清除田間、地邊雜草和病殘體,減少侵染源;適時早播,避開病害發生高峰;合理施肥、灌水,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2)在玉米心葉末期到抽雄期是防治的關鍵時期,在抽雄前后,當田間病株率達 30%以上,病葉率達 20%時,可選用下列藥劑防治:25%丙環唑乳油2000倍液;或25%異菌脲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或20%嘧菌脂水分散粒劑3000倍液。
13、玉米小斑病
危害特征
玉米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但以抽雄、灌漿期發生較多。主要為害葉片,有時也可為害葉鞘、苞葉和果穗。
葉片染病:初期產生半透明水浸狀褐色小病斑,后擴大為邊緣赤褐色,輪廓清楚上有2~3層同心輪紋的橢圓形病斑。病斑多時融合在一起,不受葉脈限制,葉片迅速死亡。
葉鞘和苞葉染病:病斑較大,紡錘形,黃褐色,邊緣紫色不明顯,病部長有灰黑色霉層。
果穗染病:病部產生不規則的灰黑色霉區,嚴重的果穗腐爛,種子發黑霉變。
防治方法
(1)選種抗病品種;清除田間、地邊雜草和病殘體,減少侵染源;合理施肥、灌水,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2)玉米心葉末期到抽雄期或病害發生初期,可選用下列藥劑預防:25%丙環唑乳油2000倍液;或25%異菌脲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或20%嘧菌脂水分散粒劑3000倍液。
14、玉米灰斑病
危害特征
主要為害葉片,也可侵染葉鞘和苞葉。葉面發病:初期形成邊緣不明顯的橢圓形灰色至淺褐色病斑,后期變為褐色,與葉脈平行的灰色長條病斑;嚴重時病斑匯合連片,葉片枯死;濕度大時,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狀物。
防治方法
(1)選種抗病品種;實行輪作倒茬;收獲后及時深耕;加強田間管理,雨后及時排水。
(2)發病初期,選用下列藥劑防治: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25%丙環唑乳油2000倍液,或25%異菌脲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
15、玉米褐斑病
危害特征
主要為害葉片、葉鞘和莖稈,葉片與葉鞘相連處易染病。
葉片、葉鞘染病,初期出現圓形至橢圓形、褐色病斑,病斑易密集成行融合成大病斑,病斑四周的葉肉粉紅色,后期病斑表皮易破裂,散出褐色粉末。莖染病,易折斷。
防治方法
(1)選種抗病品種;實行輪作倒茬;收獲后清除病殘體,及時深耕;加強田間管理,種植密度適當,增強田間通透性;雨后及時排水,適時追肥,提高抗病力。
(2)發病初期,選用下列藥劑防治: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25%丙環唑乳油2000倍液,或25%異菌脲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
【聲明】內容均轉載自其它平臺或媒體文章,本平臺將注明來源及作者,但本平臺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供讀者參考。若侵犯著作權,請主動聯系本平臺并提供相關書面證據,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在24小時內刪除該文章,并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