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翻三國史料,你會驚奇的發現,那個年代唯一留下自己字的女性,是當時著名的才女蔡琰,她字文姬。
歷史上能留下字的女性也鳳毛麟角,只有寥寥知名女性留下了她們的字,像是漢初的一代女帝呂后就在史書中留下了字娥姁的記錄。
難道當時女子取字的極其罕見嗎?
并非如此,大戶人家的女兒基本都有字。
之所以會出現三國時期的史書僅僅只記下蔡琰一名女性字的這種現象,是因為古代是階級社會,只有有身份的人家才有資格給子女取正式的名。這個名無論男女一般僅限于家里人叫,所以才需要另外取字,作為日后在人前表明身份的符號。
男子由于要在外拋頭露臉,因此常常做自我介紹,名和字逐漸為外人所知;而女子由于居于深閨極少出門,因此名一般不會外傳,而且打聽女子閨名在古代是非常忌諱的事情,除了自己的娘家人外,貴族女子的名當時最多也就是讓丈夫和公婆知曉。
所以史官們往往不知道自己要記錄的貴族女子的名字,而且即便史官們知道女子的閨名,為了不惹禍上身,也只會在文中以她們的姓氏某某氏來稱呼她們。
女性的名尚且如此,那被記錄字的自然就更少了,而且女子被取字的也比男子少得多。想想也是,既然貴族女子名都不能外泄又極少外出,那還取字干嘛?
所以給女兒取字的情況,在古代并不普遍。
蔡琰的老子是著名的文學大家蔡邕,因為大文豪的灑脫所以才給女兒蔡琰取了字吧。而且如果不是蔡琰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等等,恐怕蔡邕也不會想到要給她取字。
蔡邕給蔡琰取字應該是為了表現自己這個當爹的,對她這個繼承了自己優秀基因女兒的欣賞。
反觀一下,像是在三國歷史中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辛毗之女辛憲英。
她從曹丕得知自己被立為世子后的表現預測出曹魏國祚難長、高平陵之變時算準曹爽必不是司馬懿對手、鐘會帶兵去滅蜀她料定鐘會必叛,是三國時代毫無疑問的被記載女子中的第一識者。
可辛憲英外孫夏侯湛為她作的生平傳記《羊太常辛夫人傳》中,也只載了她的名而未載她的字。
由此推測,女子的字在家中恐怕也只有至親長輩知道,而在歷史上能留下字的女性,大多也并不是因為什么好事。
像是著名的晚唐女詩人魚幼薇,我們知道她字慧蘭。
魚幼薇的字之所以會留下來,是因為她的感情世界非常豐富,濃情蜜意中她向她的男人們中的誰,提到了自己的字,所以她的字就留在了歷史記錄里。
而另一個明末清初的名妓邢沅就更加大名鼎鼎了,她字圓圓,又字畹芳,她就是著名的陳圓圓。所以我們一直喊的圓圓,其實是青樓給她這種高級妓女取的字。
我們再看婉約派的著名代表李清照,雖說她是婉約派的代表,可從歷史記錄看她其實是一個比較放得開的人,和大文豪們拼酒論詞是一個當時人眼中的‘瘋丫頭’。然而我們只知道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可她的字卻沒有誰記錄下來。
用這幾個歷史名女人做個對比后,我們明白了一件事,古代女子會將字告人的,往往都跟她的出身有很大的關系,這個出身一般并不好。這也就能解釋為何古代女性被記錄下字的,往往都是一些名妓。
而蔡邕我們都知道是一個不善隱藏感情的人,因為在王允面前為董卓之死哀嘆了一下,結果就被王允給殺雞儆猴剁了。
所以不出意外的話,蔡琰字文姬能流傳于世,恐怕也是蔡邕這個耿直老子提到自己優秀女兒時,嘴沒把門的一時得意忘形不小心道出來的,于是蔡琰便成了三國歷史上唯一留下字的女子。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請贊個粉個轉個。
謝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