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嶺,這個名字聽起來平淡無奇。
可在1949年的夏天,這里卻成了一座血肉熔爐,把幾千條生命吞噬得連骨頭渣子都不剩。
三天三夜,槍炮聲像是要把天都炸開,等硝煙散去,曾經生龍活虎的三個團,只剩下不到600人。
團長、政委、連長、排長,成建制地倒下,馬家軍的尸體鋪滿山崗,解放軍的血染紅了石頭。
這場戰斗的慘烈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為什么會這樣呢?
蘭州,西北最后的堡壘,馬步芳把它看成自己的命根子。
國民黨已經節節敗退,蔣介石對他寄予厚望,甚至許諾要讓他做“西北王”。
馬步芳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把家底全抖出來,把最精銳的190師死死釘在沈家嶺,一副“要死一起死”的架勢。
地勢對他有利,沈家嶺三面環山,易守難攻,山頂工事嚴密,碉堡、暗堡、塹壕層層疊疊,簡直就是個鐵疙瘩。
解放軍要想拿下蘭州,首先得啃下這塊硬骨頭。
彭德懷一揮手,第四軍頂上去,主攻沈家嶺的是郭炳坤的11師。
郭炳坤是陜西人,打仗不要命,手下的31團團長王學禮更是個猛人,素有“攻堅大王”之稱。
出發前,戰士們吃了一頓飽飯,沒人說話,空氣里彌漫著緊張的氣息。
大家心里都清楚,這一仗,怕是九死一生。
原定的進攻時間是25日拂曉5點,可3點50分,槍聲突然炸響。
郭炳坤愣住了,這不是31團的攻擊時間,誰開的槍?參謀長張濤急匆匆跑來,臉色難看:“是32團,他們暴露了!”戰斗提前打響,敵人立刻警覺,沈家嶺的碉堡里噴出密集的火舌,機槍、迫擊炮、手榴彈,鋪天蓋地砸過來。
王學禮沒時間抱怨,他拔出馬刀一揮:“同志們,沖!”戰士們咬著牙,頂著炮火往前撲。2營的霍奎中帶著尖刀連,硬生生撕開第一道戰壕,接著是第二道、第三道……手榴彈炸開,肉塊飛濺,喊殺聲震天動地。
馬家軍的士兵也瘋了,他們脫掉上衣,光著膀子揮舞大刀,嘴里念念有詞:“天門開,天門開!”他們的武器不如解放軍,可拼命的勁頭一點不差。
雙方廝殺成一團,子彈打光了就上刺刀,刺刀折了就用拳頭砸,血流成河,尸體堆成小山。
戰斗從凌晨一直打到黃昏,沈家嶺的陣地像被剝皮一樣,一層一層往下掉。
可是到了最后一道防線,戰士們已經筋疲力盡,能站著的沒幾個了。
王學禮喘著粗氣,正要下令再拼一把,敵人的炮彈突然砸過來,他的身影被火光吞沒。
戰士們紅了眼,嘶吼著沖上去,硬是把紅旗插在了山頭。
可是,能戰斗的只剩下270人。
馬家軍不甘心,他們反撲了80多次,潮水般沖上來,解放軍就用刺刀和拳頭擋。
馬步芳的指揮官咬牙下令:“殺光,共軍沒有援軍了!”可就在這時,11師30團趕到了。
他們急行軍20里,連夜殺到,沖進戰場時,馬家軍已經快崩潰了。
槍聲停下來的時候,沈家嶺徹底成了一片尸山血海。26日凌晨,11師在北坡集結,戰士們看著身邊的空位,眼淚掉了下來。33團300余人,31團120人,32團不足百人,13名團級干部犧牲,王學禮、李錫貴、馬克忠,一個個名字刻進了歷史。
郭炳坤摘下軍帽,和政委高維嵩、劉懋功、張濤一起,默默地向戰友們敬禮。
有人說,沈家嶺的戰斗,是用鮮血換來的勝利。
也有人說,沒有這場浴血奮戰,蘭州或許還要多熬幾個月。
但無論怎樣,這一戰,定格了太多人的青春,也讓我們記住了這些無名英雄的名字。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并非時政社會類新聞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