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方清
有著650年歷史的安徽鳳陽鼓樓,一年多前實施了整體維修工程。然而近日該樓頂部瓦片突然發生“瀑布式”脫落,引發強烈關注。
5月20日晚,針對事件中的相關焦點問題,澎湃新聞采訪了鳳陽縣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盧德永。
據盧局長說,2023年對鼓樓維修工程包括三大塊,重點是更換頂部的瓦面;維修并加高二樓松動的欄桿;更換損壞的檁條。
中標的是黃山市徽州中亞建筑安裝古典園林有限公司,標的價格341萬元,審計后為330萬元,現在還沒付完。因為按照進度付款,驗收過后,還剩一部分工程款和質保金未結。
盧局長稱關于中標是否規范,調查組正在調閱所有的資料,近期就會出一個結果。當時驗收是達標的。
根據盧局長訪談提供的信息,表明鳳陽鼓樓此次事故前實施的維修工程,存在工程款項逾期未結清的問題。
在2020年出臺并于今年重新修訂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中,對工程款結算期限有著明確的規定:
“機關、事業單位從中小企業采購貨物、工程、服務,應當自貨物、工程、服務交付之日起30日內支付款項;合同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但付款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0日。”
鳳陽鼓城維修施工項目,合同完成以及工程驗收至今已經一年有余,但“一部分工程款和質保金”至今拖欠。
這個“一部分”到底數額多少,在總工程款中占比幾何不得而知。但想必足以讓施工方抓耳撓腮,急不可耐盼著加快結清。
好嘛,債還躺在賬面上,卻先迎來了“塌房”!
忙活一通前功盡棄。這“一部分工程款”,尤其“質保金”,大抵是一方不再好意思給,另一方也不大好意思再要了。
所余一堆爛瓦片,和一攤爛賬。
伴隨著突發的轟鳴和滾滾煙塵,鳳陽鼓樓整個外觀現在已是面目全非,一片狼藉。
大量瓦片“瀑布式”飛濺,大塊屋檐飄移墜落的情景,若要形容一年多前開展的相關維修工程,除了用“豆腐渣”三個字,還有比之更準確的詞匯嗎?
你說這工程質量符合國家工程施工質量驗收合格標準要求,鬼才相信!
只有設計、施工、監理某一方,或者共同作用導致“潛伏”質量隱患,才會出現這樣的惡果。
而直到樓體出事之日,相關工程款仍在違規拖欠之中,這本身就暗含著“事出有因”的端倪。
從"墊資生存",到“變相拖欠”,再到“現金流革命",施工方被賬期綁架,從始至終受制于人,于是他們往往愛采取“另辟蹊徑”,在成本與質量上窮盡“絕招”,大耍“聰明”。
比如材料抽條、工藝精減、工時壓縮、科技狠活,把利潤空間最大化寄于工程質量之上,好與發包方唱一曲“你耍賴我也有兜底余地”的對手好戲。
而發包方,因自身腰桿欠硬,導致眼耳失聰,反正程序上過得去就得,哪管其他。
于是乎,樓塌了!
據悉鳳陽縣委、縣政府已成立調查組,責令項目設計、施工、監理單位趕赴現場,并邀請相關專家開展調查核實。
我覺得最要緊的,是對招標及合同實施過程進行嚴查,很可能這里面存在更關鍵的“貓膩”。
古往今來,但凡名樓古剎、歷史遺跡,首要的是保持堅固耐久,以經受歲月滄桑的洗禮。
在建筑材料與技術發達的今天,竟然出現如此“易碎工程”,不能不說既是一個讓人費解的遺憾,更是一種讓人難以接受的恥辱。
倘若親造此樓的朱元璋還世,他一定舉起鍘刀,或采取慣用狠招弄幾個去剝皮實草。
當然現今法治社會,更不會放過有辱祖先遺臭后世的宵小與敗類。
“鳳陽鼓樓”此次事件會揪出哪些人,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