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西卡 發自 副駕寺
智能車參考 | 公眾號 AI4Auto
中國汽車圈,正在誕生一種新的生存邏輯。
提到新勢力,馬上想到的不僅是過去的“蔚小理”,還有今年大爆的零——3、4月份蟬聯新勢力銷冠,4月成為唯一月銷破4萬臺的新勢力車企。
不過,人們似乎更喜歡叫它的一連串綽號——“半價理想”“價格屠夫”“車圈紅米”……高配低價已經成了零跑的烙印。
在最新披露的財報中,零跑再一次給出了最好的成績:
今年第一季度,零跑實現營收100.2億元,同比大漲187%,單車均價11.4萬元,比去年同期提升9.7%。
過去在業績中的短板——毛利率,在這一季度實現了趕超。
第一季度的毛利率達到14.9%,在“淡季”前提下實現了同環比增長,創歷史新高。
和其他新勢力的年報水平相比,零跑目前的水平已經超越了小鵬和蔚來,且增速相當驚人。
要知道,去年第一季度時,零跑的毛利率還為-1%。
高配低價的路數不稀奇,稀奇的是,高配低價還能高毛利
零跑究竟怎么做到的?
既是主機廠,又是Tier1
提高毛利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成本管理
話雖如此,但落到實處不容易,要拿成本控制當特長的,車圈更是一只手就數得過來。
因為比控制成本、比供應鏈優勢,誰都知道比亞迪的實力。
幾家新勢力里,敢用成本拼差異化優勢的,只有零
和比亞迪相似,零跑的身份既是主機廠,又是Tier1,對供應鏈有很強的管控能力。
核心零部件中,包括三電系統和智能化系統在內,有60%都是零跑自研自造,零部件通用化率提高到88%,C10與C16就共享了80%的零部件。
不過,零跑的自研路線,較比亞迪更為“謹慎”,有部分零部件選擇了“輕資產”的方式生產。
之前在接受晚點Auto采訪時,董事長朱江明曾透露過:
“零跑建供應鏈的原則是,盡可能少出錢”。
電池部分,比亞迪是電池商出身,自然選擇自產,而零跑則選擇只做電池包,電芯從外采購。“電芯太重資產,沒必要去投”。
目前來看,這種自研體系有兩個顯著優勢:
一個是針對于公司內部,在優化過程中,零跑能自主提高集成度,盡可能壓縮整車成本。
舉個例子,零跑推出的首個「四域合一」的中央集成式電子電氣架構,也被稱為“四葉草”,可以用1顆SOC(高通8295/8155),加上1顆MCU(恩智浦S32G),實現座艙域、智駕域、動力域、車身域,四域中央超算,集成15個域功能,極大節約資源、提升效率。
另一個優勢針對外部,也就是掌控核心技術所帶來的長期潛力。
零跑可以向其他主機廠授權技術,例如向Stellantis授權LEAP 3.0/3.5四葉草架構,以此獲得授權費用,并分攤研發成本。
從這次的財報來看,100億營收中約有3億元是技術服務費,這部分毛利率高達60%~70%,也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整體毛利水平。
但是要盡可能發揮成本管控能力,有一個前提,就是需要形成一定規模的銷量,規模越大,成本優勢越顯著。
這其實就是零跑為什么選擇“高配低價”路線:
零跑目前主攻的10~20萬元價格區間,雖然競爭大,但量級也大,包含了乘用車市場50%以上的銷量。
零跑如今實現毛利率暴漲,就和其當前銷量爆發緊密相關。
短期回歸虧損,沖刺全年盈利
零跑成為新勢力“黑馬”,是從2024年開始崛起,在今年真正實現爆發。
今年一季度,零跑累計交付87552輛車,同比大漲162.1%,在新勢力中排到第三。
不過到了3月和4月,零跑單月銷量就已經居于新勢力榜首,特別是4月,銷量直接突破4萬臺
這種銷量的暴漲,可以明顯攤薄固定成本(如研發、生產線折舊等),并且采購議價能力會隨著交付能力提升而增強,公司的單位成本下降,毛利水平隨之提升。
進一步拆解銷量數據,會發現零跑的產品組合也在優化
財報透露,在一季度交付車型中,有77.5%由其價格更高的C系列貢獻,較去年同期提升了5.7個百分點。
不過,由于受到季節性影響,也就是所謂的“淡季”,和其他車企相同,零跑這一季度銷量同比雖實現增長,環比還是下降了27.5%。
這種“淡季”影響,也表現在財務數據中,在去年四季度實現0.8億元盈利后,零跑又在今年一季度回歸了虧損1.3億元,但比去年同期的10.1億元虧損已大幅收窄。
在財報電話會上,副總裁李騰飛給出了第二季度指引:
預計零跑銷量將實現13萬~14萬輛,高于去年四季度的最好成績,并將再次實現盈虧平衡,并力爭在今年實現全年盈利。
但預計毛利率不會高于一季度水平,原因是車型換代,老款產品促銷,毛利水平可能會出現小幅下滑。
整體來看,零跑這套好比“車圈紅米”的打法,正在打破過去“技術溢價”和“價格內卷”左右為難的二元結構,擇以控制成本為底,通過“高配低價”撬動銷量規模,以此在10~20萬元的黃金區間,實現單車盈利的正循環。
這條路或許并不性感,也不那么容易講出故事,但從經營角度看,卻可能是目前最現實、也最有效的生存解法。
從零跑早早交上的業績來看,其依然可能是今年新勢力中最有“進攻性”的一家。
而更深層的意義是,零跑可能代表著中國新能源車的新開局方式:
前半場比融資、產品和用戶運營,那么后半場可能比的就是誰能先降本增效,撐過盈利前的寒潮。
未來屬于誰?現在還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屬于“只講夢想”的時代已經過去,屬于“能掙到錢”的車企時代,正悄然來臨。
零跑沒有開創新的經濟學,它只是宣告著汽車工業的根本性商業邏輯回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