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官宣玄戒O1量產,用實力打臉質疑聲
當小米在不久前首次宣布其已成功造出自研的3nm芯片時,網絡上并沒有立刻響起一片贊歌。
相反,伴隨而來的是鋪天蓋地的質疑、冷嘲熱諷,甚至是有組織的惡意攻擊。有人說這是“PPT芯片”,是“概念炒作”,是“根本不可能量產”的空中樓閣。
那些不懷好意的水軍和鍵盤俠們,似乎迫不及待地想要否定小米的努力,唱衰中國科技的進步。
然而,就在今天,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用事實擊碎了質疑與謠言。雷軍在微博上正式宣布,小米自主研發設計的3nm旗艦芯片——“玄戒O1”,已開始大規模量產。
此外,他還表示搭載玄戒O1芯片的兩款旗艦產品也即將與大家見面:高端旗艦手機小米15s Pro和超高端OLED平板小米平板7 Ultra。
圖源:微博
“大規模量產”,這幾個字沉甸甸的,它意味著玄戒O1已經走出了實驗室,邁過了良率爬坡的巨大挑戰,真正具備了商業化、規模化應用的能力。
這不再是概念,不再是PPT,而是實實在在的產品,是即將搭載在小米最新旗艦設備上的核心動力。
這記“打臉”,來得及時,來得響亮。讓那些用“概念產品”來質疑小米的人徹底閉上了嘴。但這并不是全部。
圖源:微信
事實上,這么多年以來,雷軍早已習慣了在質疑聲中前行。雷軍曾在多個場合表示,小米造芯是一場長期的、艱苦的戰役,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堅定的信念。
小米的芯片研發團隊在過去十年里,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與挫折,但他們從未放棄。
小米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只要有決心、有投入、有毅力,即使是芯片這樣高難度的領域,中國企業也一樣能夠攀登高峰。
而雷軍在微博中簡單提及的搭載玄戒O1的兩款新品,一個小米15s Pro,作為首款搭載玄戒O1的手機,被賦予了“性能天花板”的標簽,并確認支持UWB、90W快充等前沿技術;
另一個小米平板7 Ultra,作為一款超高端OLED平板,則將借助玄戒O1強大的AI算力,實現多屏協同和生產力的大幅躍升。同樣值得期待。
小米的革命性突破
不是特別了解芯片行業的朋友肯定想問:小米自研的這個3nm芯片到底厲害在哪?
首先,我們必須理解3nm制程意味著什么。
在半導體領域,制程節點(如7nm、5nm、3nm)代表著芯片內部晶體管的尺寸。數字越小,意味著晶體管可以做得越小,在同樣面積的芯片上可以集成更多的晶體管。更多的晶體管通常意味著更強大的計算能力、更低的能耗以及更小的芯片體積。
3nm制程是當前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制造工藝之一,掌握這項技術的難度極高,需要巨額的研發投入、頂尖的工藝技術和復雜的生產流程。目前全球能夠實現3nm芯片量產的企業屈指可數。
小米玄戒O1能夠達到3nm級別,這本身就證明了小米在芯片設計能力上的巨大飛躍,已經躋身全球第一梯隊。
圖源:微博
具體而言,小米玄戒O1芯片的出現,可以大幅提升搭載該芯片小米設備的處理速度和響應能力。
無論是運行大型游戲、處理高分辨率視頻,還是進行復雜的AI計算,玄戒O1都將展現出小米前所未有的流暢和高效。
此外,3nm工藝在提升性能的同時,也能有效降低芯片的功耗,解決用戶在高性能與續航之間難以抉擇的痛點。
這顆芯片是小米在技術研發上長期投入的直接成果,是其從一家以商業模式創新見長的公司,向一家擁有核心技術硬實力的科技公司轉型的關鍵標志。而它的成功,并非一朝一夕。
據雷軍自己透露,小米在這條路上已經走了整整十年。
這十年間,小米投入了巨大的資源和精力,累計研發投入超過135億元人民幣,研發團隊規模超過2500人。今年預計的研發投入更是高達60億元。
他曾表示,如果沒有巨大的決心和勇氣,沒有足夠的研發投入和技術實力,小米的芯片研發不可能走到今天。
當然,小米的付出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表現尤為亮眼。在“國補”政策和春節銷售旺季的雙重推動下,小米的出貨量達到了1330萬臺,同比增長39.9%,市場份額達到了18.6%,位居中國第一。
小米手機時隔十年再次登上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巔峰。
圖源:Canalys
圖源:微博
如果說手機銷量的收獲是源于大家支持,那么小米集團自己投入巨大的小米玄戒O1芯片,將會給小米帶來的更優質的回報。
近日,網上曝光了疑似小米玄戒O1自研芯片的跑分結果。
根據Geekbench 6的測試數據,玄戒O1的單核跑分達到了2709分,多核跑分高達8125分。
圖源:Geekbench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小米玄戒O1的性能已經超越了驍龍8 Gen 3(通常Geekbench 6跑分大約在單核2300-2400分、多核7500-7800分左右),甚至接近去年下半年剛發布的天璣9400的水平!
這個跑分結果,用最直觀的數據證明了玄戒O1的強大實力,它不是“能用”的芯片,而是“好用”、“頂尖”的芯片,妥妥的行業一流水準。
而玄戒O1芯片的架構設計也極具創新性。它采用了“2+4+2+2”的十核心架構,包括2個3.9GHz的超大核、4個3.4GHz的大核、2個1.89GHz的核心以及2個1.8GHz的核心。
這種架構設計不僅兼顧了高性能和低功耗的需求,還為未來的性能優化和功能擴展留下了充足的空間。可以說這樣的結果,出乎了無數人的預料。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2014年,小米成立了松果電子,正式開啟了造芯之路。當時,全球芯片市場被高通、聯發科等巨頭壟斷,華為海思也剛剛嶄露頭角。小米的這一決定,在外界看來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然而,雷軍深知,只有掌握核心技術,小米才能在全球科技舞臺上站穩腳跟。
2017年,小米發布了首款自研SoC澎湃S1,正式成為繼蘋果、三星、華為之后全球第四家擁有自研芯片的手機廠商。
彼時澎湃S1雖然在性能上與當時的高端芯片仍有差距,但它為小米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也為后續的研發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只可惜,澎湃S1的市場表現并不理想,28nm的制程工藝在當時已經顯得有些落后,性能上的不足也讓用戶對其評價褒貶不一。
圖源:微博
在經歷澎湃S1的失敗后,小米并沒有急于推出下一代SoC芯片,而是轉向了細分領域的芯片研發。
2021年,小米推出了澎湃C1影像芯片,這款芯片專門針對手機影像系統進行了優化,顯著提升了手機的拍照效果。
同年,小米還發布了澎湃P1充電管理芯片,實現了120W單電芯充電方案,讓小米手機的充電速度躍居行業前列。
2022年,小米進一步推出了澎湃G1電池管理芯片,通過優化電池管理系統,延長了電池壽命,提升了手機的續航能力。
雷軍說的小米瘋狂投入芯片研發和制造,并不是一句空話。當然,所經歷的挫折也不少。
在澎湃S1之后,小米的SoC芯片研發曾一度陷入困境。澎湃S2的多次流片失敗,讓小米的芯片團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外界的質疑聲也此起彼伏,許多人開始懷疑小米的造芯能力。
2021年,小米成立了上海玄戒技術有限公司,重啟了大芯片項目的研發。玄戒技術的成立,標志著小米芯片研發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公司匯聚了大量頂尖的芯片設計人才,專注于高端SoC芯片的研發。
2024年,小米成功流片了國內首款3nm工藝手機系統級芯片。2025年,玄戒O1芯片正式量產。這一刻,小米用實力證明了自己在芯片領域的強大實力,也讓那些曾經的質疑聲不攻自破。
雷軍曾多次強調:“芯片是科技行業的珠穆朗瑪峰,小米愿做永不止步的攀登者。”這不僅是對小米造芯歷程的真實寫照,更是對小米團隊精神的高度概括。
十年間,小米經歷了無數的挫折與困難,但從未放棄。這十年,是小米在芯片領域不斷探索、不斷積累的十年,也是小米團隊用熱血和汗水鑄就的十年。
現在,只是一個開始,小米的造芯之路還在繼續。
圖源:微博
作者 | 劉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