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正經歷其發展歷程中前所未有的銷量危機。2025年最新數據顯示,這家曾經風光無限的電動汽車制造商已連續七個月出現出貨量同比下滑,這一趨勢不僅打破了特斯拉自2015年以來持續增長的神話,更引發了市場對其未來發展前景的深刻擔憂。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僅為33.67萬輛,同比下降13%,遠低于市場預期的39萬輛,甚至未能達到投資機構最悲觀的預測。這一交付量創下了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最低季度水平,與比亞迪等競爭對手的強勁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特斯拉一個季度的銷量僅相當于比亞迪一個月的銷量。
中國市場作為特斯拉全球戰略的重要支柱,同樣表現不佳。在2025年4月28日至5月4日的一周內,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僅為約7300輛,同比下滑33.6%。更令人擔憂的是,截至5月初的18周內,特斯拉在中國市場有8周銷量出現同比下跌,頻繁的銷量下滑為特斯拉在中國的前景蒙上了陰影。4月份,特斯拉在華零售銷量同比暴跌43%至3.2萬輛,被擠出新能源車銷量前十。盡管2024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全年交付超65.7萬輛,同比增長8.8%,但這一增長主要依靠降價拉動,市場份額卻從2023年的7.8%下滑至5.4%。
歐洲市場的情況更為嚴峻。2025年4月,特斯拉在歐洲多國市場銷量遭遇全線暴跌:在瑞典銷量暴跌超80%,至兩年半以來的最低水平;在荷蘭大跌超73%,在丹麥大跌67%,在法國大跌超59%。這一系列悲觀數據令市場懷疑,特斯拉新款Model Y(參數丨圖片)的推出能否改變在歐洲市場的頹勢。值得注意的是,這一下滑趨勢發生在歐洲電動車整體銷量增長28%的背景下,特斯拉的市場份額從2024年的1.8%驟降至1%,反映出特斯拉正失去在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的主導地位。
從財務表現來看,銷量下滑已對特斯拉的盈利能力造成顯著沖擊。2024年,特斯拉汽車業務收入770.7億美元,同比減少6.49%;整體凈利潤70.91億美元,同比大幅減少52.72%。更令人擔憂的是,特斯拉汽車業務的毛利率逐年下滑,從2022年的28.5%降至2023年的19.4%,再到2024年的18.4%。進入2025年,這一趨勢仍在延續,第一季度營收為193.35億美元,同比下降9%;凈利潤4.20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4.05億美元相比大幅下降70.11%。特斯拉的經營性現金流自2019年來首次轉負,為負8.9億美元,顯示出公司在資金周轉方面面臨嚴峻挑戰。
這一連串的負面數據標志著特斯拉快速增長期的終結。曾經依靠政策紅利、市場紅利和技術紅利高速擴張的特斯拉,現在必須在產品、技術和商業模式上進行更高層次的創新,才能重新贏得市場和投資者的信心。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格局的深刻變化,特斯拉正站在發展的十字路口,其應對銷量危機的策略將決定這家電動車先鋒能否重振雄風或進一步滑向平庸。
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特斯拉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本土品牌的快速崛起徹底改變了市場競爭格局:小米SU7、極氪007等20-30萬元級轎車的密集上市,讓Model 3改款效應迅速消退;小鵬G6、理想L6等智能SUV憑借800V高壓平臺、城市NOA等新技術,不斷蠶食Model Y的市場空間。比亞迪4月銷量突破38萬輛,同比增長21.3%,領先特斯拉整整一個段位。
面對激烈競爭,特斯拉不得不頻繁采取降價策略維持銷量。2024年1月,特斯拉新款Model 3后輪驅動煥新版售價下調1.55萬至24.59萬元;Model Y后驅版下調7500元至25.89萬元。同年11月,特斯拉推出Model Y限時交付尾款立減1萬元活動,并可疊加5年0息政策。然而,這種以價換量的策略效果日益有限——盡管2024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銷量同比增長8.8%,但市場份額卻從2023年的7.8%下滑至5.4%,反映出品牌溢價能力的持續弱化。
諸多深層次問題相互強化,形成了特斯拉當前面臨的系統性危機。產品老化削弱了市場競爭力,政治爭議損害了品牌形象,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擠壓了利潤空間,而內部管理混亂則阻礙了有效應對措施的制定與執行。特斯拉要扭轉銷量下滑趨勢,必須從多個維度同時發力,解決這些相互關聯的復雜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