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城精工 KOJO TECHNOLOGY
Crystal E-G (¥3800)
類型:地盒
Crystal Ep-G (¥2500-3500)
類型:緊湊型即插地盒
Crystal Eop-G (¥8500)
類型:電源插頭型接地
Crystal 3P (¥1580)
類型:被動式排插
Crystal C1P (¥2280)
類型:濾波排插
“電處理手法的優勢在于,相比換線這種‘引入新要素’的手段,它的原理更加簡單和純粹,將‘減法’做到了極致。而從實際表現來看,它的提升是易于被感知且完全正面的,讓聲音更加接近燒友所追求的‘原汁原味’,這大概也是它們能被燒友所廣泛接受的原因。”
從去年到今年,耳邊事給大家分享過山靈CD-T35音源、HEGEL H390功放、KEF REFERENCE 1 META音箱、YBA SIGNATURE系列前后級等工作室系統的主力器材,也分享了我們選購的AudioBastion愛丁堡避震架、泰坦零震臺等周邊配件。其實,一套HiFi系統的搭建,耗時最長的往往還不是大件的選定,而是主系統定型之后的微調。“耳邊之家”這套百萬級系統的轉盤、解碼、前后級和音箱幾乎都是我們在幾次試聽對比之后就迅速拍板的,但更加細微的線材、排插、地盒等周邊配件,卻是在近一年的時間里反反復復地調整和嘗試了多種排列組合才基本確定。可以預見的是,今年下半年,在新的試音室裝修好后,少不得又是新的一輪折騰。
在周邊配件上費這么多的時間精力,算喧賓奪主么?其實不然。我們同事們私下開玩笑的時候總說“音響要爛可能有100個理由,要好得100個理由都不發生”——像音響系統這種“重型資產”,相比耳機系統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它不但會讓回放鏈路中的每一個優勢發揮得更加充分,還會放大整個鏈路中每一個環節的細微瑕疵:供電不足,動態就會疲軟;稍微有點干擾,音樂里就會充斥令人不快的噪聲;線材和器材不搭,音色和三頻比例就達不到圓融的效果……在一套音響系統里,影響聲音的細節多不勝數,忽略其中的任何一環,最后的回放效果都會大打折扣。發現問題還只是第一步,要想徹底解決,往往還得經過多次對比實踐。而對于大型音響系統來說,主力器材一旦定下來,大家往往就不會再因為一些小問題而去更換——因為實在過于麻煩。這種時候,排插、釘墊、線材、地盒之類的配件就成為了性價比很高的調音手段。雖然要找到剛好能解決問題的那款配件得花點兒心思,但比起更換大件來說已經算是非常方便了。
“電為聲之母”,這句話可以稱得上是HiFi圈永恒的真理。在眾多周邊類型的調整中,電處理設備對聲音的影響幾乎是最被燒友們廣泛接受和重視的,也被認為是性價比最高的調音手段之一。早些年更受大家關注的是相對更加“大件”的排插類型產品,近年來接地類產品也更多地進入到了大家的視野。愿意費心研發這類周邊的品牌并不少,美國音樂絲帶、線圣,瑞典音樂農夫,日本的歐亞德、KOJO TECHNOLOGY(下稱“KOJO”)等等,我們基本都玩了一圈。綜合外觀、做工、聲價比等因素來看,我們最終選擇了KOJO家的地盒+排插套裝作為工作室的主力電處理設備之一。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家從產品理念上迎合了擅做“減法”的日式美學,基本都采用了被動式方案,既能給系統帶來更好的純凈度和更豐富的細節,又不會引入過多新的聲音元素來改變音色,非常符合日常評測器材的需求。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們每一款產品對于易用性和泛用性的考慮都相當周到,可以很便利地被安裝在回放全鏈路的不同設備上,又有不錯的拓展性,而且手感出色、用料扎實,體現出了日系品牌對于細節的精雕細琢。
最開始我們其實是在音響展上聽到了上一代的銀色版本Crystal E和Crystal Ep地盒,當時就對其產品形態和設計感很是心動,但可能是現場的演示環境受限,其對于系統整體回放效果的改善聽起來并不突出。后來,KOJO全系地盒迎來了一波換血式更新,無論外觀還是音質都有了越級提升,我們對比評估后選擇了一步到位,并在買地盒的時候還入手了KOJO的Crystal C1P濾波排插和Crystal 3P創新發燒電源排插,和工作室原本的NIAGARA 1200分別用在了兩套系統上。這套設備首次亮相是在今年3月耳邊事廣州聚會的音響演示環節,幾個月間,來咨詢的燒友幾乎沒有中斷過。作為KOJO“全家桶”用戶,我們便將自己的親身體驗和玩法分享出來,為大家的選購提供一些參考。
地盒系列
地盒這個東西被很多燒友認為是“玄學”,但其原理本身并沒有那么復雜。在音響系統中的“接地”,實際上有信號地、外殼地和電源地三種。無論是信號地還是電源地,都存在輕微的電位差,并由于電位差而產生噪音干擾,如果沒有途徑進行泄放,那么這種噪音就會一直持續,影響聽感。KOJO家族的地盒形態各異,用法略有區別,但起到的作用基本類似,就是提供一個額外的電荷泄放通道,從而消除這些噪音干擾。在它們的產品頁里提到的“有效面積”,我們可以理解成“泄放電荷的容量”。地盒在接收電荷的同時,又在不斷地將電荷散發到空氣中,相當于一個泳池一邊在往里灌水,一邊又在排水,地盒的“有效面積”對應的就是泳池的容量,容量大了,能泄放電荷的量就會更大,即便受限于外部條件不能及時散發,也能暫時存起來,不會影響電荷泄放的效率。
這段時間,我們將三款地盒在工作室系統的不同環節都進行了測試,本文的分享可以說是我們實際聆聽對比之后的經驗總結。但由于每套系統的用電環境千差萬別,個人的聽感也有差異,我們還是建議大家在入手之前盡量用自己的系統親身感受每款配件的效果,選出最合適的搭配組合。
Crystal E-G
Crystal E-G這款地盒是家族里體積最大,造型最傳統的一款,我們一般稱其為“金盒子”。它用了八層金屬板設計來增加表面積,還加入了6個特殊鋁電解電容,每個電容擁有11,000cm2的有效面積,總表面積約為68,000cm2。
這款地盒的外殼材質堅硬且細膩,使用方法很簡單,從它的接地端子接一根線到機器上即可,適用于多種類型的機器。不過它的接地端子用的是M4三點螺絲,要用工具擰開才能接上線,而且其體積偏大又比較重,在器材架上需要單獨有個位置安放,稍有些不方便。工作室的系統一般是將它接在YBA的SIGNATURE系列PRE AMP前級上,它帶來的變化并不像濾波排插或者線材那么明顯和直觀,需要比較細致的對比才能察覺。從聽感來說,主要的變化在于背景的純凈度,即聲音的“黑度”。你能夠感覺到空氣中“雜訊”的干擾變少了,音樂中那些細微的撥弦、換氣等聲音細節變得更加清晰了;樂器的結像會稍微變得銳利一點,線條感更加明晰,整套系統的微動態表現也更出色。
Crystal Ep-G緊湊型即插地盒
Crystal Ep-G和 Crystal Eop-G這兩款地盒的研發時間比Crystal E-G要靠后,更換了全新的電氣雙層電容。這種電容內部使用了特殊蝕刻處理的高純度鋁箔和多孔質活性炭,據稱其有效導體表面積可以達到10,000,000cm2,和Crystal E-G相比相當于是上了“黑科技”。實際試聽下來,在耳邊之家的系統上,這兩款地盒給聲音帶來的變化會更加直觀。
Crystal Ep-G的造型小巧細長,被很多燒友親切地稱為“金手指”,每根能模擬出10,000,000cm2的接地表面積。它是KOJO家族目前最受歡迎,應用場景最廣泛的一款地盒,甚至有很多燒友還會將它插在便攜播放器上來改善聲音。其設計最大的兩個亮點,分別是提供10款可更換插頭(包括3.5mm、USB-C、XLR、網線接口等等)用于不同的接口,以及支持地盒之間的持續連接,可以通過增加數量來提升效果。
Crystal Ep-G聲價比較高的玩法是連接兩根來使用,長度適中易于插拔,并且對聲音的提升比較明顯。和“金盒子”相比,“金手指”對系統純凈度的改觀基本在一個檔次,在此基礎上,它還會讓高頻變得更加凝聚和通透,延展度也更好。以帕格尼尼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為例,在系統中加入兩根“金手指”后,能明顯感覺到琴聲的穿透力更強,音色更加明亮,泛音的細節也呈現得更加完善。另外,“金手指”對于聲場的改善也會比“金盒子”明顯,在演繹場面較大的樂曲時,空間會更加開揚。
Crystal Eop-G電源插頭型接地
Crystal Eop-G被我們稱為“金插頭”,使用的是和“金手指”同款的電氣雙層電容,由于體積較為充裕,所以用了8顆,導體表面積達到了大約80,000,000cm2。它不像“金手指”那樣可以用在轉盤、解碼等系統的各個組件上,而是直接插在排插上為整套系統進行接地處理。而且它和“金手指”一樣支持兩個以上的地盒首尾相連提升效果,也可以將單個地盒拆分成插頭、本體和保護蓋三部分,將保護蓋單獨作為插座的保護蓋來使用。
在3種地盒里,Crystal Eop-G所呈現的聲音變化是最立竿見影的,在過往的多次線下試聽場合里,即便是沒有太多聽音經驗的朋友也大都能聽出區別。在插入這款地盒之后,整套系統的安定感和純凈度會有一耳可聞的提升,分離度更好,下盤更加扎實,結像也更加凝聚平滑。在聆聽流行人聲的時候,這種變化會更容易被感知到。以陳潔儀的《倔強》為例,在接入地盒之后,我們能明顯聽出人聲的口型變得更加清晰,音色也更飽滿,且背景音中細微的“雜質”也被完全過濾掉,伴奏的器樂聽起來更加干凈,聽感鮮活了不少。
KOJO家族的三款地盒形態和用法各不相同,“金盒子”主要用于強化單一設備的接地,“金手指”可以改善設備內部電路的接地狀況,“金插頭”則是可以直觀地改善整個音響系統的接地環境。從泛用性、價格和方便程度來考慮,“金手指”可以配合不同接頭用于各類設備,而且體積小巧易于收納,推薦指數排名第一,幾乎適合所有燒友。但以我們系統的實踐結果而言,耳邊之家的同事們一致認為,“金插頭”在我們系統上的效果最顯著,“聲價比”最高。最終我們的玩法如下:“金插頭”用于排插,“金盒子”接前級,再用兩根“金手指”接CD音源,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聞的提升。
排插系列
HiFi系統中的排插一般有主動式和被動式兩種方案,KOJO家兩者兼有。被動式的 Crystal 3P不會對聲音表現有過多影響。而Crystal C1P濾波排插則是自帶濾波+防突波功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系統的音色。
KOJO家排插的最大亮點在于豐富的可玩性和擴展性,排插和排插之間可以相互連接固定,如果濾波排插在最前,被動式排插在后,則相當于整套系統都帶了濾波的“染色”。如果希望功放這類放大設備得到更加原汁原味的供電,可以采用被動排插——濾波排插——被動排插的連接方式,最前面未經過濾波的排插給放大部分供電,后面經過了濾波的排插給音源、解碼供電,兼顧純凈度和力道。此外,不少燒友在從一體系統升級到更復雜的分體系統之后,會面臨排插孔位不夠用只能出掉的尷尬境地,而KOJO的這種“套娃”設計能夠輕松增加孔位,相當方便。
工作室原來的主力排插線圣NIAGARA 1200被很多燒友認為對聲音有較為明顯的改變,動態表現會比直接入墻要軟一些,聲底微暖,中頻有一定的修飾感。而在更換KOJO的兩款排插之后(濾波在最前,連接兩個被動排插),我們可以聽出KOJO排插的聲底更素凈且相對直白,中頻那種修飾感被去除了,動態表現有一定提升,低頻也變得更硬朗。如果你是對“音染”極其敏感的潔癖黨,Crystal 3P被動式排插是性價比較高又非常穩定靠譜的選擇。而對于用電環境沒那么穩定,又不愿過多影響系統原本風格的燒友而言,Crystal C1P濾波排插屬于對聲音的影響相當克制的類型,值得考慮。
把玩KOJO“全家桶”的過程是趣味十足的,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工作室的同事們都在將這些配件用于各種便攜播放器、臺機和二聲道設備上進行試聽對比。甚至哪怕是同一臺機器,將地盒接在哪個口提升最大,也會測試許久。電處理手法的優勢在于,相比換線這種“引入新要素”的手段,它的原理更加簡單和純粹,將“減法”做到了極致。其作用類似魚池里的過濾器,去除雜質(噪音干擾)讓水變得更加清澈干凈,從而讓魚(音樂)的形體和狀態更容易被觀察(聆聽)清楚。而從實際表現來看,它的提升是易于被感知且完全正面的,讓聲音更加接近燒友所追求的“原汁原味”,這大概也是它們能被燒友所廣泛接受的原因。
在這篇分享的文末,我們給大家提供一點小福利:如果覺得看圖文不夠過癮,可以聯系我們到耳邊之家來試聽地盒的實際表現。底下的列表就是“耳邊之家”現有的音響系統,也是這篇評測里用作試聽對比的參考系統。而在年中的裝修改造之后,這套系統還會迎來進一步的升級調整。想要實地試聽的小伙伴,歡迎來武漢找我們哦~
本次評測所用音響系統:
【避震】
AUDIO BASTION
【電處理】
KOJO TECHNOLOGY
【音源+解碼】
山靈 CD-T35
(電源線:晶彩 MONET)
【前級】
YBA SIGNATURE PRE AMP
(電源線:音樂絲帶 VALHALLA 2)
(信號線:晶彩 REFERENCE 2)
【后級】
YBA SIGNATURE MONO
(電源線:線圣 HURRICANE)
(信號線:銀彩 770I)
【音箱】
勁浪 SOPRA N2
(喇叭線:線圣 RED WOO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