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印度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超越中國,并且在一些領域,印度已經開始超越中國了。
首先是人口。
早在2017年的時候,聯合國就發布了一份《世界人口展望》的報告,對未來全球人口的趨勢和前景做了全面分析。
報告稱,印度的人口正在瘋狂增長,預計將于2024年首次超過中國。
如今已經是2025年,聯合國雖然沒有發表聲明證實這一猜測,但按照中國近年來低迷的生育率,印度人口超過中國是遲早的事情。
其次是印度的藥品仿制方面。
1970年的時候,印度出臺了《專利法》,不承認藥品產品專利,允許本土企業合法仿制跨國藥企的藥品。
這一政策已經出臺,使得印度開始了對藥品的瘋狂仿制,尤其是對抗癌藥、抗艾藥的仿制。
這些仿制藥生產成本低,價格又僅僅為原研藥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不等,備受患者們的喜愛。
到現在,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仿制藥供應國,全球20%的仿制藥和60%的仿制疫苗都來自印度。
此外,印度的IT產業也發展得十分壯大。
上個世紀90年代的時候,印度的經濟狀況瀕臨崩潰,為改變這一狀況,印度政府將重點轉向了IT行業。
不得不說,印度政府這條路算是走對了。
由于印度受英國殖民統治長達90年,英語對其影響十分深刻,印度還曾一度想要廢除英語以強化民族認同,但失敗了。
后來,英語被列為聯合國官方語言,并且成為了IT行業的核心語言,這反而使印度有了優勢。
再加上印度政府大力推動理科教育,設立理工大學等機構,培養了大量的IT工程師。
在此趨勢的發展下,印度逐漸成為了最大的IT出口國。
這樣看來,印度的實力也并不像網傳的那樣弱。
不過,印度的真正實力也并非像他們自己宣傳得那樣強大,因為印度人口、藥品仿制、IT產業看似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但所潛在的問題還是不容忽視。
比如人口,就連印度政府也無法統計究竟有多少。
原本,印度準備在2021年的時候展開人口普查,但由于新冠疫情的爆發,只好推遲至2023年。
但到2023年的時候,印度9個邦需要按期舉行選舉,所以再次延遲。
直至今年,印度的人口普查依舊沒能開始。
除了外部因素影響外,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據印度最大的反對黨國民大會黨表示,印度政府之所以拖延人口普查,是為了在大選之前隱瞞失業等可能會影響選舉結果的不確定因素。
此外,人口多雖然能夠給這個國家帶來勞動力,但所帶來的壓力也很大。
比如資源分配、就業與社會福利、環境承載、教育與公共服務質量下降等等。
當然印度也不例外,在吃到紅利的同時,這些問題也逐漸表現了出來。
眾所周知,印度的環境十分臟亂差,被他們稱之為母親河的恒河更是大腸桿菌嚴重超標,有許多人到印度旅游時都被他們的環境嚇到。
至于資源分配,由于人口眾多,競爭力自然也就大。
就拿印度最引以為傲的IT行業來說,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高等教育機構誕生了許多工程師,可想而知國內的競爭力有多激烈。
再說印度的藥品仿制能力,雖然位列世界第一,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
比如會出現藥品成分不足、工藝不達標等問題。
雖然印度規定藥品沒有專利,但不代表國際上不實行藥品專利,所以印度的仿制藥經常會被原研藥企起訴。
那么,如果上述問題全部不存在,印度會不會在將來超越中國呢?
其實很難,除非印度將真正阻礙發展的兩個“絆腳石”推開。
一個是荒唐的種姓制度,一個是女性地位。
之所以說種姓制度荒唐,是因為它竟然給人貼上了“地位標簽”,甚至“身份標簽”。
在中國,這種現象只有在封建的古代才會出現。
中國古時候,會將社會階層分為士農工商,商人的地位是四個階層中最低的,在商人之下的便是賤民。
所謂賤民,又分為職業性賤民和戰俘、罪犯后裔賤民和奴仆、娼妓
職業性賤民包括樂戶(從事音樂、歌舞表演的人)、乞戶(從事抬轎、捕娃、婚喪等行業的人)、疍戶(以船為家,終身不得上岸居住的人)
古時候,對士農工商的限制并不十分嚴苛,階層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調換。
但賤民顯然不行,他們是社會的最底層,擁有永遠無法擺脫的賤籍,他們的后代也將是賤籍,繼承他們的工作。
后來在清朝,雍正廢除了賤藉,但由于這種制度已經存在了上千年,實際歧視仍舊存在。
直到民國時期,這種歧視才慢慢消散。
然而,印度的種姓制度延續時間要長,且更加根深蒂固。
公元前1500年前,來自歐洲的游牧民族在進入印度次大陸,征服了那里的土著。
征服者往往會將自己的姿態端得很高,被征服的土著便成了地位低下的人。
因此從這個時候開始,印度就出現了嚴格的種姓制度。
后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印度的種姓制度分為了四個不同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其中,婆羅門的地位最高,他們常常從事文化教育和祭祀;
剎帝利地位居二,常常是王公貴族;
吠舍為地位居三,常常是商人;
首陀羅地位最低,常常是農民。
與中國古代一樣,在四個等級下面還有一個排不上號的一類人,印度人稱他們為“不可接觸者”,此類人絕大部分從事著最臟最累的活兒。
在1947年印度獨立后,政府也嘗試過廢除種姓制度,但出于種種原因都失敗了。
直到1950年,印度憲法才正式將其廢除,禁止各種基于種姓的歧視。
然而,這個制度已經存在了上千年,自然不可能通過法律就能消除,所以直到現在,印度社會仍十分看重種姓制度。
比如,印度部分地區仍存在低種姓禁用高種姓水井、寺廟等設施的現象。
所以,被定性為“不可接觸者”的這一類人,生活條件自然無法與婆羅門、剎帝利這一類人相比。
他們生存的環境,所從事的行業、加上社會的排斥,都無法使他們越過種姓制度這個門檻。
印度的IT行業雖然發達,但種姓制度會使國家流失許多可造之才。
同樣,女性地位低下在印度也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在印度,女性想要有一個好未來,就要嫁一個好人家,而娘家也需要準備豐厚的嫁妝,否則即便嫁過去也會受到丈夫的毒打。
因此許多印度家庭都不希望生一個女兒。
可生男生女根本無法控制,這就導致生下的女孩很大可能會被溺斃。
緊接著,更嚴重的問題也就產生。
由于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印度娶不到老婆的男人也越來越多,許多印度男人就將魔爪伸向了無辜女性,犯罪率猛增不減。
此外,女性維權也十分艱難。
被侵犯的女性如果到警局報警,還可能收到二次侵犯。
印度女性地位低下更多體現在農村,因為在農村,女性連在家上廁所的權利也沒有,只能在清晨與同村女性結伴到野外解決。
相反,中國十分重視女性地位。
上個世紀50年代,中國首次喊出了“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
正因為中國廢除了階級制度、重用女性,國力才逐漸強大,印度要想追上或者超越中國,就必須改變這兩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