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全球智能眼鏡型號出貨量追蹤報告》,2024 年全球智能眼鏡出貨量同比增長 210%突破 200 萬臺大關。隨著行業內的主要參與者紛紛加快自身的發展步伐和產品推出計劃,預計全球智能眼鏡市場將在未來蓬勃發展,2025年將實現60%的同比增長,并在2025年至2029年期間維持超過60%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這與潮電智庫的預測不謀而合,但數據背后隱藏著更深層的產業變革。
值得關注的是,全球科技巨頭已展開戰略卡位:
? Meta最新開發者大會透露,Quest 3智能眼鏡訂單已超300萬,計劃2025年前投入50億美元構建AR生態
? 三星與谷歌聯合開發的AI眼鏡被彭博社曝出已進入量產測試階段
?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微博透露,新一代智能眼鏡將整合盤古大模型
拆解2000萬銷量的底層邏輯
- 技術革新驅動成本下探
華強北產業鏈調查顯示,采用瑞昱8762芯片方案的公模產品,BOM成本已壓縮至28.7美元(約合207元)。"現在做AI眼鏡就像當年組裝手機,攝像頭模組用舜宇的,顯示屏拿京東方庫存,語音模塊直接采購科大訊飛方案。"深圳龍華某ODM工廠負責人向筆者透露。 - 白牌軍團的逆襲密碼
數據顯示,2024年Q4跨境電商平臺智能眼鏡類目中,無名品牌占比已達43%。值得玩味的是,這些產品在亞馬遜的平均售價(89美元)竟比品牌產品低52%,卻保持著38%的毛利率。行業分析師指出:"白牌廠商正在復制TWS耳機的成功路徑,通過硬件標準化+場景垂直化策略搶占細分市場。" - 需求端的結構性變化
機構調研數據顯示:
- 音頻眼鏡在35-45歲商務人群滲透率達17%
- 翻譯眼鏡成為出境游爆款,春節假期銷量同比暴漲320%
- AR導航眼鏡在外賣騎手群體中自發流行,美團已啟動定制化采購
產業暗戰:誰能定義下一代智能眼鏡?
當前市場正呈現"三國殺"格局:
- 科技巨頭派:Meta、蘋果聚焦MR技術,庫克在財報會議上強調"空間計算設備將是蘋果的下個十年"
- 手機廠商派:OPPO Air Glass 3已實現單目1400尼特亮度,vivo與蔡司合作的AR眼鏡專利曝光
- 白牌創新派:深圳灣科技園涌現出20余家AI眼鏡初創公司,其中宇朔光電的骨傳導方案已獲德國紅點獎
破局關鍵:尋找"殺手級應用"
正如智能手表靠健康監測打開市場,智能眼鏡亟需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錨點。MIT媒體實驗室最新研究指出,具備環境感知能力的AI眼鏡可使工作效率提升40%。這或許解釋了為何:
? Zoom宣布將為智能眼鏡開發專屬會議系統
? 新東方開始測試AI助教眼鏡
? 蔚來汽車申請AR-HUD眼鏡專利
華強北能否再造"傳音神話"?
面對這個價值千億的新戰場,深圳產業帶已悄然完成三大布局:
- 供應鏈:歌爾聲學龍華工廠增設AR眼鏡產線,月產能達50萬臺
- 渠道:環球易購建立智能眼鏡海外倉,物流時效縮短至3天
- 創新:華強北創客團隊研發出199美元的AR眼鏡,支持手勢識別和實時翻譯
但挑戰同樣嚴峻。IDC分析師指出:"當前80%的智能眼鏡用戶留存率不足3個月,行業需要思考如何突破'電子垃圾'魔咒。"或許正如雷鳥創新CEO李宏偉所說:"智能眼鏡不應該讓人看起來像個機器人,真正的創新是讓人忘記科技的存在。"
在這場虛實交融的產業革命中,既有Meta、蘋果等巨頭的星辰大海,也有華強北創業者的草根智慧。當IDC預測2027年全球智能眼鏡市場規模將突破600億美元時,我們或許正在見證繼智能手機之后,消費電子領域最具想象力的創新試驗場。正如《華爾街日報》所言:"誰能在你的眼前構筑新世界,誰就將主宰下一個十年。"
免責聲明:圖文源自互聯網或AI,僅為分享行業發展動態,不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