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也發現了,不管是刷手機還是在小區里聽人拉呱,不少地區的小區,物業費確實“變了”!
準確來說,是“真降了”!
有的小區物業費直接腰斬,有的空置房繳費打五折,甚至還有物業公司喊出“0元物業費”的口號。
這種“大甩賣式”的降價潮,讓不少人直呼“活久見”。
但大伙兒一邊為省錢高興,一邊也犯嘀咕:物業費都這么便宜了,為啥不干脆取消物業呢?
01、為什么這么多物業費開始打折了?
這一波降價潮,可不是物業公司突然“良心發現”。說到底,是業主、政府和市場三方力量共同“掰手腕”的結果。
業主硬氣起來了:不降價就換人!
過去,業主們對物業費高、服務差的問題只能忍氣吞聲。
但現在不一樣了,有小區的業主們聯合20%的人聯名要求降價,硬是把別墅物業費從4.5元/㎡砍到2.09元/㎡;武漢某新小區還沒成立業委會,物業就主動把高層物業費從3.2元降到2.4元,生怕業主們“用腳投票”。
說白了,現在物業公司要是服務跟不上,業主們分分鐘能換個更便宜的。畢竟《民法典》白紙黑字寫著,業主大會有權解聘物業。
政府下場“砍價”:空置房最多省一半!
除了業主發力,地方政府也在推波助瀾。江蘇鎮江規定,空置超6個月的房子物業費打七折;甘肅蘭州新區更狠,直接五折起步,一年能省近千元。
就連青島、長沙這些城市也跟風出臺政策,表面上是為減輕業主負擔,實際上也在變相刺激樓市。畢竟空置房持有成本低了,投資買房的人可能就多了。
物業公司“卷”出新高度:不降價活不下去!
最讓大伙兒意外的,是物業公司自己主動降價。
廣西柳州有家物業公司直接宣布“免收物業費”,靠賣雞蛋、搞家政來賺錢。蘭州某物業為了壓縮成本,連智能巡檢機器人都用上了,人力成本直降10%。
說白了,現在房地產不景氣,開發商的新樓盤少了,物業公司搶存量小區搶破頭,再不降價可能連飯碗都保不住。
02、網友靈魂拷問:都這么便宜了,為啥不取消物業?
面對降價潮,不少網友提出“終極問題”:
既然物業費能打五折,甚至免費,為什么不直接取消物業,讓業主自己管小區?這事兒聽著美好,實際操作起來卻是一地雞毛。
業主自治?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有人拿深圳某小區舉例,業主自治后每年給每戶發184萬元分紅,聽著挺爽。但更多小區連業委會都成立不起來。
重慶某小區業主想換物業,結果發現要湊齊50%的入住率才能啟動投票,折騰半年都沒下文。
更別說保安工資誰發、電梯壞了找誰修這些瑣事,沒專業團隊根本玩不轉。
物業存在的意義:有些錢還真不能省
蘭州住建局的人算過一筆賬:
一套空置房物業費打七折后,物業公司還得定期檢查水管、維護綠化,這些基礎服務一分錢不能少。
要是真取消物業,小區垃圾堆成山、電梯停運半個月,恐怕業主們哭都來不及。
03、降價只是開始,未來的物業得靠“服務賺錢”
這輪降價潮看似是價格戰,實則揭開了物業行業的生存法則:從“躺著收錢”變成“走心服務”。
服務不好,業主分分鐘教你做人
南京某小區物業曾私吞電梯廣告費,結果被業主告上法庭,法院判決70%的收益歸全體業主。
現在越來越多地方要求物業公示公共收益,比如蘭州七里河區某小區把電梯廣告收入沖抵公攤電費,業主滿意度直接漲了三成。
說白了,物業再想像以前那樣“收錢不辦事”,門都沒有!
政府也在“盯梢”,信用差的物業直接出局
蘭州正在試點物業信用評價體系,服務差的物業可能連投標資格都沒了。武漢硚口區定期給物業打分,不合格的直接約談整改。
這種“緊箍咒”下,“不正干”的物業公司注定要被淘汰。
這場降價潮最根本的變化,其實是物業和業主關系的“重置”。物業費打折只是表象,背后的邏輯是倒逼行業“拼服務”。那些還想著“高收費、低服務”的物業,遲早會被業主們淘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