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基礎教育階段從教到學,教師如何轉變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真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家長怎樣做有助于孩子提升思維品質?5月21日,《光明少年》雜志社發起、火花思維支持的“落實核心素養,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研討會”在北京市朝陽師范學校附屬小學舉辦。
本次會議聚焦少年兒童思維能力的提升、在技術賦能教學中堅守育人本質等議題,與會專家結合教育理論與課堂實際,深入探討中小幼階段深化落實思維培養的可能路徑,助力未來創新型人才培養。
北京市朝陽區教委德育科科長王錚表示,舉辦此次研討既是朝陽區深化課程改革的重要節點,更是貫徹落實“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部署的實踐行動。朝陽區始終將核心素養培育作為新時代育人方式變革的核心命題,努力將家校社協同育人與核心素養相結合。打通思維培養的“最后一公里”,朝陽區教育系統主要圍繞三個聚焦:聚焦課程體系重構、聚焦教師科學素養提升、聚焦活動育人。
北京市朝陽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教育集團)校長王紅梅在致辭中說,在人工智能重塑世界的今天,培養學生獨立思辨、創新突破的思維能力,既是回應新課標的核心命題,更是守護民族未來競爭力的使命擔當。當前教育正經歷“三重激蕩”:知識獲取方式之變、能力評價維度之變、育人生態格局之變。面對這樣的時代激蕩,朝師附小以“思維躍遷”破局,以“三階深耕法”落實核心素養,讓思維可視化、學科無界化、成長生態化。
光明小記者管理中心執行主任王清云在講話中提到,“光明小記者”項目以《光明少年》雜志為內容智庫與實踐平臺,通過“新聞采編+素養培育”雙向賦能、“媒體+學校”協同育人機制,以記者職業體驗和實踐活動為核心,密切學生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展示學生的陽光形象,培養既有科學精神又具人文情懷,既會算法思維更懂價值判斷的新時代少年。
培養思維能力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有怎樣的作用?如何設計跨學科思維發展課程?如何循序漸進地發展學生的思維技能?圍繞新課標背景下跨學科思維力培養,中央民族大學理學院二級教授孫曉天、北京市豐臺區第一幼兒園園長朱繼文、北京市朝陽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教育集團)校長王紅梅、火花思維創始人兼CEO羅劍展開主題研討。
長期從事中小學數學教育研究的孫曉天認為,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重在“零壓力”。思維是大腦的運動,腦科學研究發現,“零壓力”能讓大腦吸收知識的效率顯著提升,思維力蓬勃生長,而被逼迫之下的學習會讓創造力顯著下降。數學新課標中已明確提出小學一二年級要開展游戲化學習,這就是“零壓力”的體現,讓孩子在游戲中認識真實情境、認識真實世界、解決真實問題。
兒童的思維能力要在日常生活中浸潤、在勞動過程中習得、在游戲體驗操作中培養。朱繼文表示,教師要多觀察孩子、聆聽孩子、鼓勵孩子,給他們自主探究、思考的機會,用交流、追問等方式引導孩子獲得思維的發展。家長也要多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思維,培養關心他人、理解他人的愛的情感。
王紅梅分享了朝師附小在跨學科教學中的經驗,她強調,跨學科看似是一種教學方式,其實背后隱藏的是學生觀。教師只有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他們到底需要什么,才能讓課堂的每個環節都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讓孩子從接受課堂到享受課堂,將來回憶起曾經的課堂是快樂的、甜蜜的。這是我們共同追求的幸福的教育。
家長怎樣參與孩子的思維培養過程?羅劍認為,孩子大腦發育有階段性,家長首先要有一顆平常心,無需過度關注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給孩子成長的時間和空間;火花思維課后有“小老師試講”環節,此時父母要做忠實的觀眾、專注的傾聽者,當孩子充分調用一切方法鍛煉自己的思維力、提升思維品質時,父母的鼓勵尤為重要。
本次活動中,北京市朝陽師范學校附屬小學光明小記者站正式啟動,光明小記者代表現場采訪與會專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