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經濟正經歷深度調整,科技革命也在重塑產業格局,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中國企業的破局關鍵。通過發展數字經濟、壯大新興及未來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新質生產力正以創新為驅動,引領中國產業加速數字化及綠色低碳進程,實現“能力躍遷”。
“共創·共贏·共生”2025年施耐德電氣創新峰會開幕在即
5月29日,以“共創·共贏·共生”為主題的2025年施耐德電氣創新峰會將在山西太原舉辦。屆時,產、學、研各界大咖將齊聚一堂,著名經濟學家付鵬、人工智能領域專家朱兆穎將與各行各業的企業高管一起,深度解析2025年中國經濟的潛力與定力,共同探討中國產業的創新機遇與發展路徑。
作為產業技術的全球領導者,施耐德電氣將AI等前沿技術深度融入數字化、自動化和電氣化進程,持續踐行新質轉型。在中國,已建成15家國家級“綠色工廠”,21家全球“零碳工廠”,其上海普陀工廠獲評“端到端燈塔工廠”,無錫工廠則晉級為“可持續燈塔工廠”,為傳統產業轉型提供借鑒。
施耐德電氣也是新質轉型賦能者,融合先進技術與深厚經驗,廣泛賦能工業、樓宇建筑、基礎設施及數據中心等關鍵行業。施耐德電氣執行副總裁、中國及東亞區總裁尹正認為,推動新質轉型,需要以技術創新形成動力、以生態創新凝聚合力、以管理創新打造內功。本屆峰會上,施耐德電氣將全面展示“三重創新”成果與經驗,賦能中國企業加快轉型進程。
隨著AI等數字化技術的快速迭代,技術創新為轉型提供“主引擎”。工信部國家人工智能標準總體組專家、上海人工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朱兆穎將參與峰會對話,探討產業數智化轉型新趨勢。針對化工油氣、食品飲料、有色金屬、未來電網等重點領域的轉型需求,施耐德電氣也將重磅發布系列創新產品與應用成果。
新質生產力要求高度開放協作的生態環境,生態創新已成為轉型“變速箱”。瑞士百超集團中國區及亞太區總裁游松博士將參與峰會對話,介紹自身踐行與協同生態的創新思路。峰會期間,第六季“創贏計劃”也將正式啟動,賦能中小企業提升創新能力,聚焦技術融合與場景創新,共探產業前沿。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管理創新則為新質轉型提供了“燃料艙”。深耕中國38年,施耐德電氣持續深化“中國中心”戰略,通過賦能人才推動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人力資源中國及東亞區負責人張琰琰將參與峰會對話,分享企業打造創新文化之道。各界青年人才將受邀參會,從青年視角共話行業趨勢和零碳未來。峰會期間還將舉辦產教融合創新論壇,推動中國職業教育升級,為新質生產力夯實產業人才基礎。此外,施耐德電氣可持續咨詢團隊將為峰會提供全程的碳排放測算、低碳布展及減碳服務,打造“零碳峰會”。
在發展新質生產力、邁向高質量發展關鍵時期,企業當以技術為帆、生態為槳、管理為舵,對外挖掘潛力,對內增強定力,把握新質發展機遇,方能在風云變幻中行穩致遠。尹正表示:“施耐德電氣愿與中國伙伴深度協作,以 ‘三重創新’共同實現從‘資源優勢’到‘能力優勢’的產業躍遷,攜手共謀長遠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