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個看似平常的下班時刻,五里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卻上演了一幕充滿溫情與專業精神的暖心場景,醫護人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特殊人群健康的悉心守護。
當日門診工作結束后,五里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傷口專科護士劉培培正和同事交流工作事宜。這時,一位中年男性居民朝著身著工作服的她們快步走來。憑借著職業的敏銳,劉培培第一眼就留意到男士卷起的褲腿下,小腿處有一處傷口,局部紅腫且伴有滲出,敷料也沒有完全覆蓋傷口。她趕忙上前詢問是否需要幫助,然而男子卻始終無法作出回應。
見此情形,劉培培和同事嘗試用手勢與男子交流,還拿出紙筆,通過書寫的方式溝通。經過一番努力,她們確認這位居民是聾啞人。只見男子反復比劃著手中的紗布和棉簽,眼神中滿是急切,顯然是傷口帶來的疼痛讓他渴望得到幫助。
意識到情況特殊,劉培培和同事迅速行動起來。她們一邊聯系全科醫師蔣修成盡快趕到現場,一邊聯系中心持有手語高級資質的防保科科長諸瑞月,希望能為后續的溝通搭建橋梁。蔣醫生趕到后,經過仔細檢查,初步判斷該男子的小腿傷口是由下肢靜脈曲張引起的潰瘍性創面。為了進一步明確病情,需要進行門診下肢血管超聲及相關實驗室檢查。但考慮到當日門診已經結束,醫護人員團隊為這位居民優先預約了次日下午的外科創面專科門診。
盡管診療計劃已經明確,可男子卻依舊不愿離開,他執著地展示著自己的傷口,并不斷比劃著換藥的動作。醫護人員評估后認為,當下應優先處理傷口,以緩解男子的疼痛并降低感染風險。很快,諸瑞月趕到現場,用手語為雙方溝通“架橋”。在她的翻譯下,劉培培開始為男子進行傷口清創處理。整個過程中,劉培培動作輕柔、專業細致,還不時通過諸瑞月的手語翻譯,提醒男子回去后要抬高患肢,保持創面干燥。
傷口處理完畢后,男子從隨身攜帶的包里掏出零食,執意要送給醫護人員表示感謝。醫護人員微笑著婉拒了他的好意。男子見狀,深深鞠了一躬,豎起大拇指,并用手語反復比劃出“謝謝”的手勢,眼中滿是感激。
這場發生在下班時刻的“意外”守護,僅僅是五里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人群健康守護”理念的一個生動體現。從傷口專科護士敏銳的職業判斷,到外科醫生及時的無縫銜接,再到手語翻譯全程的支持與協助,每一個環節都彰顯著醫護人員“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溫度,讓特殊人群在無聲的世界里也能感受到溫暖與關懷。
記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編輯 / 黃騫文
圖片 / 邵林峰 瞿煌俊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