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起云涌的智能汽車競賽中,小米汽車再次以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贏得潑天的流量。5月22日,小米在其15周年戰略新品發布會上,推出了“高階駕駛培訓”服務——這一操作,令人不禁莞爾:究竟是貼心服務,還是一次“甩鍋用戶”的營銷奇觀?
據介紹,培訓課程包括急加速、急制動、緊急變線、繞樁挑戰、低附著路面操控,甚至還有金卡納綜合練習,仿佛不是開家用車,而是在備戰拉力賽。其潛臺詞卻耐人尋味:問題出在駕駛員身上,不在車本身。這種“交通事故責任新哲學”,可謂別開生面。
在車輛操控日趨便捷的今天,決定行車安全的核心變量,不是車主的“甩尾技術”,而是剎車是否靈敏、車身是否穩固、輔助駕駛系統是否可靠。如果汽車自身存在設計缺陷或軟件漏洞,那怕是F1車手,也難以力挽狂瀾。
出事了,先查車,再談人——這是全球汽車行業的基本共識。從豐田到特斯拉,無數案例說明:剎車失靈、電池起火、氣囊故障等問題一旦暴露,主流車企無一不是迅速召回、整改致歉。小米卻反其道而行之,先來個“萬名車主培訓”,不知這是在諷刺駕校的教學質量,還是挑戰交管局發證的權威?
再來回味一下前幾天的雷人雷語:這番“情感輸出”,令人哭笑不得:
“今年是小米創業15周年,是我們的大日子。可三月底,一場交通事故把一切都擊碎了。我們受到了狂風暴雨般的質疑和指責,我和同事們都懵了。”
弦外之音:出了車禍,死了三個人,你們至于這么大反應嗎?
“一位熟悉汽車行業的朋友告訴我:‘造車,遭遇事故在所難免。’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一場事故的影響如此之大,對我們小米的打擊也如此之大。”
弦外之音:車禍“在所難免”,你們“小題大做”!
“……但,萬萬沒有想到,這場交通事故,讓我們意識到,公眾對我們的期待和要求遠超了想象。”
試問:你們每天在想象什么?難道,消費者對安全的要求太過分?
“這一次的事件讓我深深地理解,小米今天的規模、影響力、社會關注度都到了非常高的地方,社會和公眾要求我們去承擔一家真正的大公司行業領導者的責任。我們深刻地意識到,這是我15年的小米無可回避的責任。”
說責任時都不忘順手立個“行業領袖”的人設,公關話術果然爐火純青。
顯而易見,小米要改進的不僅是汽車質量,還有價值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