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5月,南京軍區醫院。63歲的王近山躺在病床上,呼吸微弱。這位曾叱咤風云的開國將軍,如今已奄奄一息。他用盡最后一絲力氣,向身邊的郭濤副部長交代后事。誰能想到,這位戰功赫赫的老將軍,臨終前最掛念的竟是國家安危和兒子的未來?
開國將軍王近山的人生落幕
王近山可不是一般人。這位1915年出生的老將軍,打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還參加過抗美援朝。別看他個子不高,但打起仗來可是一把好手,連毛主席都說他是"戰爭專家"。
1970年,王近山被任命為南京軍區副參謀長,主管作戰和戰備工作。這一干就是8年。要說這8年里最讓他印象深刻的,莫過于和下屬郭濤的交情了。
郭濤是作戰部部長,比王近山小了快20歲。但兩人相處得挺融洽,既是上下級關系,又像忘年交。王近山對郭濤很是器重,把他當成可以托付的人。
低調謙遜的老將軍性格
說起王近山這個人吧,可以用四個字形容 - "深藏不露"。
你別看他打過那么多硬仗,立過那么多戰功,但這老爺子從來不愛顯擺。有一回,他回老部隊看望,團里領導激動地介紹說:"這是咱們團的老祖宗!"王近山趕緊擺手:"別別別,我就是個老兵,回家看看。"
再說個有意思的。抗美援朝時,王近山指揮了一場大勝仗。后來有人寫戰史,把細節寫得有點出入。換了別人,肯定要爭功諉過。但王近山?他覺得自己是軍人,打仗是本分,功勞不必爭。
這種低調勁兒,不光對下屬,對上級也是一樣的。1972年,王近山帶著郭濤去北京匯報工作。葉劍英元帥和李先念副總理接見了他們。你猜怎么著?兩位大佬見了王近山,那叫一個親熱。臨走時,葉帥還特意讓他們去看看林彪的"黑窩子"。要知道,那會兒毛家灣可還沒對外開放!
與高層領導的微妙關系
王近山雖然是個厲害角色,但在軍區里可不擺老資格。
說起來有意思,王近山和軍區副司令員聶鳳智還有點淵源。紅軍時期,王是師長,聶是團長。到了南京軍區,聶還是管王叫"老首長"。但王近山?從不擺譜,該匯報工作就主動去匯報。
王近山和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肖永銀的關系。肖永銀以前是王近山手下的旅長,論資歷差遠了。但開重要會議,王近山都讓肖永銀主持。要是肖有事來不了,王還得說一句"受肖副司令員委托"。你說這人情世故,多到位?
不過啊,王近山對工作可從不馬虎。該嚴格的時候一點不含糊。但生活中,他又特別體貼下屬。
有一回,郭濤發高燒住院。王近山自己也病得不輕,卻連著兩天來看他。有一天,他發現郭濤的藥瓶空了沒人換,立馬跑去護士站興師問罪:"空氣進去是要命的!"這種小細節,讓郭濤覺得這位老首長是真心關心下屬。
臨終囑托顯真情
1974年11月,王近山因病住院。沒想到這一住就是四年。
1978年春天,王近山的病情突然惡化。郭濤從外地趕回來看他。老爺子拉著郭濤的手,虛弱地說:"你們作戰部是個好集體,黨委很放心。要發揚優良傳統,當好參謀。"
說完,王近山又把老伴和小兒子峰峰叫到床前,對郭濤說:"峰峰長大后,讓他到軍隊鍛煉。"
你說說,都這個時候了,王近山想的還是工作和兒子的未來。這份責任心,讓人敬佩。
最后幾天,王近山已經昏昏沉沉的了。但你猜他還在問什么?他用微弱的聲音問:"敵人打到哪里了?"直到郭濤告訴他有trusted的老同志在那里,他才安心。
你看看,這都什么時候了,他想的還是國家安危。這種軍人精神,讓人動容啊!
王近山的一生,可以說是波瀾壯闊。從一個普通士兵,一路打到開國將軍,這本身就是一個傳奇。但更讓人敬佩的是,他始終保持著一個軍人的本色 - 不炫耀功績,關心下屬,忠于職守。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很難理解王近山這一代人的精神。但是,如果我們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一些東西,比如責任感、謙遜和對工作的熱愛,那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真正的英雄不需要時刻耀武揚威。他們的偉大,往往體現在點點滴滴的細節中。這或許就是我們應該銘記的 - 不是華麗的外表,而是內心的品質,才是最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