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靜,肥東法院一名年輕的90后法官助理,先后在梁園人民法庭、審判管理辦公室、速裁庭、立案庭等多個部門歷練過,無論身處哪個崗位,她都堅持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用心完成每一項任務,切實履行好每一項職責,曾榮獲肥東縣“巾幗建功標兵”“十佳政法干警”等榮譽。
“肥東是我出生和成長的地方,做好本職工作也算是為家鄉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了。”秦靜笑著說道。
為植綠者“撐傘”
“喂,秦法官您好,我是調解員。這邊有一系列勞務合同案件,原告和被告都已到場。”
“好的,我現在趕過去。”
當秦靜推開調解室的大門,眼前的景象讓她心頭一緊。十幾位年逾古稀的老人靜靜佇立在調解室內,臉上布滿了飽經風霜的滄桑。他們是這一系列案件的原告,曾為被告提供綠化種植勞務,然而辛苦的付出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被告拖欠勞務費至今未結。面對這樣的場景,秦靜深感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她耐心傾聽原告訴求,向被告釋法明理,經過一番努力,最終促使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對于勞務費在 1000 元以下的,被告當場支付;1000 元以上的,則分兩期支付。雙方當事人在調解協議上鄭重地簽下自己的名字,調解室里緊張的氣氛終于有所緩解。
案件雖然調解結案了,秦靜的心里卻還是放心不下。過了一段時間,秦靜對該系列案件開展電話回訪,當她從老人們口中得知被告已將第一期款項全部支付完畢時,懸著的心落了下來,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
電話那頭的老人們雖不善言辭,但話里話外充滿了對法院、對秦靜的感激。這一聲聲感謝,對于秦靜來說,不僅僅是認可,更是一種激勵,激勵她在司法為民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作為立案庭的法官助理,同時也是訴調對接中心的一員,訴調對接是秦靜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看似數額不大的案件,卻與群眾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連。在秦靜心中,再小的案子也是老百姓心中的大事。
做群眾的“貼心人”
“庭長,唐某某25日在店埠法庭開庭,我們到那邊約見她吧。”
為了節約當事人時間,減少訴累,秦靜習慣在約見之前通過電話與當事人深入溝通,了解其訴求,并詳細翻閱卷宗材料,梳理出案件爭議焦點。當得知唐某某將于7月25日在店埠法庭參加另一個案件的開庭,她果斷決定將約見地點改到店埠法庭,最大程度地方便當事人,減少其奔波之苦。
見到唐某某后,秦靜運用自己扎實的法律知識為其釋法明理。“真沒想到,法官為了讓我少跑路,主動配合我的時間。”唐某某對秦靜貼心的約見表示十分感動。
作為信訪專班工作人員,秦靜對待每一起信訪事項都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對于能夠當場釋法明理答復的信訪問題,她總是第一時間給予準確、詳細的解答;對于那些無法直接答復的問題,她也會及時將其流轉至責任部門,并持續跟進處理進度,確保做到有信必復。在秦靜看來,耐心細致地做好群眾工作,設身處地站在群眾的角度提供解決問題途徑,是贏得群眾信任、維護司法公正的關鍵。
架起溝通“連心橋”
這是一起房屋租賃糾紛案件,被告承租原告的房屋,雙方因房租及房屋裝修補償等問題僵持不下。
“既然說不明白,那就去現場看看吧!”秦靜拍板道。為有效化解該起案件,秦靜與雙方當事人共同前往案涉房屋,確認室內裝修情況以及被告可搬離的物品。現場確認結束后,秦靜立即“趁熱打鐵”對原被告展開調解。在前后歷經四個多小時的現場勘查、溝通調解工作,雙方當事人終于達成一致意見,案子調解結案,雙方握手言和。
自踏入法院大門的那一刻起,秦靜深知,司法審判工作,說到底是一項“守心”工作。她始終堅持“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辦”,用心用情辦好每一起“小案”,讓公正裁判可感可知可及,牢牢守好司法為民底線。秦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司法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司法故事,將司法的溫暖傳遞到每一位群眾心中。
供稿:肥東縣人民法院
排版編輯:夏晨曦 武玉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