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甄 瑤
編輯|李國政
出品|幫寧工作室(gbngzs)
“車企要有造血能力,才能走得遠。”
“喊出跑1200公里,實際只能跑600公里。”
“恒大式財務造假,車企暴雷,消費者售后無門。”
“不是便宜的車不能買,是得知道它為什么便宜,降價10萬背后是偷工減料、售后縮水……”
5月23日,61歲的魏建軍——這位熱愛、堅守汽車事業35年的行業老將,再度出現在鏡頭前,言辭犀利地抨擊行業亂象。
在近半小時的對話視頻中,他以“求是”為刃,剖開汽車行業亂象,讓那些潛藏在行業中的沉疴痼疾無所遁形。
他還深入分析中國汽車行業的破局之策,并針對中國汽車產業如何更高效地“走出去”并“走上去”,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提升影響力,提出了獨到而深刻的見解。
這并非魏建軍首次抨擊行業亂象。
多年來,他一直為中國汽車產業、汽車人和汽車消費者發聲。每一次,他都挺身而出、直言不諱,盡顯“人間清醒”之態,以實際行動守望中國汽車產業健康發展,捍衛消費者合法權益。
做企業如做人,魏建軍用親身實踐告誡行業:
誠信是企業的生命線,容不得半點對消費者的欺瞞;中國汽車的核心競爭力,是收獲老百姓的滿意與信任,那是一份沉甸甸的認可;在國家大力整治行業內卷的當下,消費者所渴望的,是一個值得長久托付的中國汽車品牌……
這些都是他心目中的歸宿。
無論哪一次對外發言,魏建軍都講真話、做真事,敬畏汽車產業規律,強調長城汽車不盲目跟風擴張,專注于自身擅長的領域,守住安全底線。他和長城汽車的敘事帶給行業深刻啟示——企業真正的生命力,不在于盲目追逐風口,而在于扎根現實土壤,構建可持續的價值體系。
已過“知天命”之年的魏建軍,仍然在燃燒那顆汽車赤子之心。他的發言振聾發聵,像明燈一般,照亮中國汽車產業前行之路。
為中國汽車人發聲
“汽車高質量發展,就是干死一個算一個嗎?”2023年11月,魏建軍在行業論壇上拋出尖銳質問,直指惡性競爭頑疾。
那一次,他的發言猶如投入深水的巨石,在行業激起巨大的反響。他提出的規范市場、依法經營、樹立長期發展觀等3點建議,獲得業界高層廣泛共鳴,被贊“敢說真話”。
他是首個公開向內卷式競爭亮劍的車企掌門,并持續發聲。
在2024年5月股東大會上,他率高管團隊進行2小時直播答疑,系統闡述新能源轉型戰略;8月,在接受新浪財經專訪時,他痛陳行業中的數據造假、低價傾銷等亂象,強調“企業不盈利談何持續發展”;9月,在央視《中國經濟引力場》訪談中,他以“價格戰是行業毒瘤”之言警示全行業,披露長城汽車的破局之道,即堅持研發投入與布局全球。
在多次公開表態中,他始終傳遞行業健康發展的清晰邏輯——技術攻堅與合規經營雙軌并行。從發布Hi4、Coffee Pilot Ultra駕駛輔助系統、4.0T V8發動機等核心技術,到曝光海外工廠建設規劃,他一直強調“健康盈利是企業創新的根基”。
面對行業價格戰困局,魏建軍“不以短期銷量波動動搖長期戰略”的定調,為轉型中的中國汽車產業樹立了價值坐標。
“一些企業陷入內卷式競爭,有的以低價、超低價甚至以低于成本價銷售,有的制假售假、以次充好,這些都突破了市場競爭的邊界和底線,扭曲了市場機制,擾亂了公平競爭秩序。”今年5月20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李超明確表態,將內卷式競爭列為系統整治對象。
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最近國家發改委表態,都直指內卷式競爭。事實上,這種飲鴆止渴的行業亂象,確實嚴重阻礙了汽車行業發展。
如今回頭來看,魏建軍確實是一位洞察力深刻的智者,盡顯“人間清醒”。
此前,他在多個場合明確指出,依靠補貼堆砌銷量、憑借低價搶占市場,絕非可持續的發展路徑。
他的預言成真。當下,行業正遭遇價格戰反噬,這種競爭導致車企利潤率不斷下滑。2024年,價格戰導致車企直接損失1380億元,全產業鏈利潤率跌破3%。今年1-4月,汽車類零售總額為14840億元,同比下降0.5%;1-3月,車輛購置稅為506億元,同比下降27.6%。
車企利潤承壓,經銷商運營艱難,這些都充分印證了魏建軍“健康盈利才是發展根基”的產業洞察。
魏建軍抨擊行業亂象,本質上是為深受其害的中國汽車人發聲,捍衛汽車制造底線,推動中國汽車業從規模虛胖向具備全球競爭力高質量躍遷。
捍衛消費者權益
魏建軍的“求是”,是在為消費者的利益而鼓與呼。
當前,行業內卷式競爭態勢不僅未緩解,反而愈演愈烈:為降價而偷工減料、粗制濫造的現象屢見不鮮;無底線的公關炒作與水軍活動依舊猖獗;車企虧損、破產、停產、裁員等負面新聞頻出;眾多車企深陷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讓魏建軍痛心的是,汽車產業因為這些而出現了明顯的異變。
一方面,形成了惡性循環鏈。例如,當主機廠強行將單車降價10萬元作為營銷手段時,便倒逼供應鏈采取減配降本策略,從動力電池降級(如將三元鋰電池更換為磷酸鐵鋰電池)、智能配置閹割,到車身鋼材強度降低,進而形成低價——低質的惡性死循環。
惡性降價像盛在金杯中的毒酒,帶來厄運漩渦:一是引發供應鏈斷裂,如廣汽菲克虛報銷量,致上游37家供應商壞賬18億元;二是技術研發停滯,如索菱股份研發費壓縮62%,致專利失效等連鎖反應。
這位民營車企掌門人直言:“這種無底線的降價,企業根本不盈利。而企業不盈利,又怎能走得長遠?”“無底線價格戰,導致企業虧損、品質下滑、售后體系崩塌。”
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劇信任危機。比如,某汽車品牌“1200km續航實測僅600km”的虛標事件,以及恒大式財務造假引發的售后斷供問題,正在侵蝕消費者對行業的信任根基。
“當前這場行業變革的本質,是汽車產業從機械制造向數字科技轉型的陣痛。”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魏建軍大聲疾呼的“誠信經營”,不應被簡單理解為營銷話術,而應成為產業轉型升級中必須堅守的底線。
客觀上,中國汽車產業在新能源賽道“換道超車”,成就獲得全球廣泛認可。
2024年,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達1797萬輛,市場占有率高達65.2%,相較于2023年提升了9.2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86.6萬輛,連續10年穩居全球第一。
但必須清醒地看到,在規模擴張與經營質量提升方面,中國汽車業與跨國強者有明顯的代際差距。
如以豐田汽車2024財年凈利潤達2364億元為參照基準,中國7家車企如比亞迪、上汽、廣汽、吉利、長城、北汽和長安,利潤加起來僅為803.13億元,僅相當于豐田一家的34.8%。如此懸殊的差距,令人扼腕嘆息并深思。
企業不盈利,必衰亡。魏建軍預言行業還將有一批車企倒下,提醒消費者將“企業財務安全”納入選車考量維度。
這不是危言聳聽。威馬等車企倒閉,就讓其用戶維修無門,手中的車殘值歸零。
他建議消費者參考企業研發投入占比(如長城年投百億元)、供應鏈穩定性(如長城不壓榨供應商)等指標,這樣能避免“買車變廢鐵”的情況。
這既是一名智者對行業的深刻洞察,也是一位企業掌門人對消費者的貼心關懷。
以長期主義回歸用戶價值
“0.1秒的碰撞要花100多萬,這是最貴的科普。”在央視《遇見不一樣》節目中,魏建軍的一句話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中國汽車產業對安全極致追求的神秘一角。
今年4月18日,央視首次全景公開長城汽車“亞洲最大安全試驗室”。這座耗資5.1億元、歷時多年建成的龐然大物,向世界宣告中國車企對“生命第一”的硬核承諾。
走進這座試驗室,34個Thor型號假人整齊排列,單個假人價值超千萬元,一年要參與數百次乃至上千次測試。其高精度的數據采集能力,能模擬真人在碰撞中的每一處受力反應。
“對于企業來說,利潤和銷量是關鍵,但長城汽車產品A柱強度比國家標準高30%,導致驗證時間特別長,新車上市節奏就慢。”在節目中,央視主持人王寧問出了大家心中的疑惑,“為什么一定要這么堅持?”
魏建軍很認真地回答:“耐得住寂寞,本身就是一種挑戰。這幾年,我們強調‘有質量的市場占有率’。靠資本堆起來的產業走不遠。”
他還說,長城汽車一直把底線和長期主義看得很重,要堅持長期主義就得耐得住寂寞,一步一個腳印把企業做好,特別是在技術和安全這些方面絕不弄虛作假,實實在在地保護消費者的生命安全。
魏建軍的這種底氣,扎根于長城汽車長達35年積累的雄厚技術體系與豐富的制造經驗之中。
將真正掌握核心技術作為企業發展的關鍵支撐。長城汽車對研發預算不設限,不以預算上限為約束,而是以技術成果轉化率為核心指標,在研發上堅持“精準投入”,注重有效研發。
2024年,其研發投入為104億元,占銷售額的5.2%,連續3年破百億。這家中國民營車企的技術中心擁有1萬余人的研發團隊,包含來自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的近百人外籍專家團隊。
持續的研發投入,支撐長城汽車的技術專利數量穩居行業頭部。在2023年全球汽車專利大數據平臺榜單上,長城控股的專利公開量為6888件,專利授權量為4665件,均連續3年獲中國民營車企集團第一。
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方面,長城控股專利公開量高達1838件,專利授權量達1375件,均連續3年獲在華車企第一。
而在智能化領域方面,長城控股專利公開量為1131件,同樣排名民營車企集團第一。
魏建軍推崇豐田“精益化管理”理念,堅信“在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任何形式的浪費都應被杜絕,而每一次精益求精的追求,都是在為客戶創造實實在在的價值”。
他倡導的“求是”,不僅是一種態度,更是破局的方法論。現在行業不缺敢說的,但缺敢實事求是往下干的。
他掌舵的長城汽車,正是這樣一家堅守造車底線、秉持長期主義理念且極具態度的公司。
這就是魏建軍和長城汽車。他們不隨波逐流,不參與無意義的內耗,而是專注于提升產品品質、打磨核心技術,以穩健的步伐和堅定的信念,在時代大潮中穩步前行。
他們跟隨本心,始終如一地堅守,既做好自己,也守望中國汽車產業健康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