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推開一扇門,有人看見三代同堂的煙火,有人撞見獨自拼湊的晨昏,有人在精裝樣板間描摹未來,也有人從老照片打撈褪色的屋檐。“家”從來不是千篇一律的鋼筋水泥,而是無數種生活形態的容器。在本系列中,我們將從不同視角、不同錨點來探索和還原不同人眼中的“家”。
林仕聰是龍湖集團(00960.HK)產品策略負責人。在今年的行業論壇上,他談到“好房子”和傳統住宅的區別時提出,社區配套是核心差異,“好房子”有社區配套(特指風雨連廊、架空層、會所等公共空間),而傳統住宅沒有。這一觀點獲得同行廣泛認同。
2025年5月1日,住建部發布的《住宅項目規范》作為國家標準正式實施,對住宅的居住環境、建筑空間、結構、室內環境、建筑設備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
在這一政策背景下,龍湖集團不僅致力于打造“好房子”,更將目光投向社區配套的整體營造,構建“5分鐘生活圈”。
客戶視角
2021年以來,購房者的關注點從“房子會不會升值”更多轉向“房子能不能滿足生活需求”。在用戶需求發生根本轉變的背景下,龍湖意識到,必須以客戶視角重新審視和定義產品體系。2024年5月,龍湖集團發布了“觀萃”產品系。觀萃系產品是用客戶視角對原有產品線升級的結果,也是國內較早的“好房子”產品品牌。
在構建“好房子”產品體系時,龍湖集團保留了原有產品線的基礎,同時融入客戶需求。例如,針對隔音問題,國家標準要求樓板隔音75分貝,而龍湖集團的目標是65分貝甚至是55分貝,接近國際一流水平。
想要降低樓板隔音分貝,需要改進材料和施工工藝,如采用復合樓板或隔音墊等,并與供應商合作研發高性價比材料,以平衡品質與成本。
此外,觀萃系的一大特色是將社區之外的街角公園、街區商業、居住區“打包”開發,統一規劃圍墻外的綠化景觀,消融墻內外的割裂感。
北京觀萃是龍湖集團落地的首個“好房子”項目,該項目以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好房子”設計大賽一等獎方案為藍本,以業主的生活半徑為標尺,重新設計了小區與城市之間的關系。
林仕聰說,在北京觀萃項目上,為了更好的居住體驗,龍湖在產品設計和規劃中犧牲了一些利潤空間,比如為了打造大尺度的公共花園,舍棄原本收益性更好的洋房高低配規劃方案,確保社區中心形成主軸線和大公園,營造出更為開闊的公共空間。
“觀萃”產品系試圖通過社區空間的創新設計和周邊環境的整體提升,打造一個開放、融合、充滿活力的生活場域,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是規劃。如果建筑過于密集,日照和通風條件不佳,就難以支撐優質住宅。林仕聰說,在土地資源稀缺的一線城市,土地成本相對較高,并非所有房企都能為公共配套犧牲可售面積,這往往意味著巨大的利益讓步。
第二是配套。配套分內部和外部。內部配套如風雨連廊和架空層,在華南地區常見,在北方城市因需計容積率且增加建安成本較為少見。但缺少這些設施會導致公共活動空間缺位。
在林仕聰看來,商業企業投資項目追求投入產出比,一旦增加成本,就會追求更多價值。但龍湖愿意增加成本而放棄部分利益。同時發揮多年商業運營管理積淀的經驗和能力,為業主提供更優質的環境,帶來更多便利和舒適。
第三是戶型。林仕聰將戶型總結為兩點創新。一是陽臺設計,過去部分城市由于政策限制,不允許建設陽臺,否則無法辦理產權登記,在“好房子”政策下,陽臺不僅獲準建設,且不計容積率,提升了房屋價值;二是通過精心設計戶內空間,實現空間的“成長性”。如龍湖在觀萃產品系中重點設計了收納系統,降低了客戶追求品質生活的成本。
在龍湖看來,住戶的幸福感不僅來自住宅內部空間,更依賴于社區與城市之間的互動關系。北京觀萃在社區空間引入“安縵風”園林設計理念,從小區入口開始,構建多重院落式景觀,營造層層深入的林境效果。這些設計不僅提升了社區的自然氛圍,還為居民提供了親近自然、互動交流的機會。
城市共建
在北京觀萃項目中,龍湖主動與政府協商,投資建設地塊南面的綠帶和街角公園,打造周邊居民共享的公共空間。
林仕聰稱,完善社區外圍配套是一種顛覆性轉變。過去,購房者注重地段,但地段的核心在于周邊配套,如學校、醫院、商業和交通,這些直接反映在土地價格和房價上。然而,這些配套遠不足以滿足居民需求,居民對住房更高層次的幸福感不是來自附近的三甲醫院、大型公園或地鐵站,而是使用這些配套的便利性。例如,下樓能否買到一瓶礦泉水,老人和小孩能否方便地逛公園。
這些關乎幸福感的配套,需要開發商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例如在北京觀萃項目,龍湖利用其商業運營優勢,圍繞小區布局的小型商業體“方式”,面積約1.5萬—2萬平方米,可以服務周邊10個小區的居民。這種配套規劃提升了業主生活便利性,也為城市功能分擔提供實踐參考。
林仕聰表示,龍湖憑借購物中心、長租公寓、養老及醫院等多元業態的“航道協同優勢”,通過社區邊界外延植入生活配套,增強自身運營能力。因此,龍湖更傾向于綜合用地開發。
綜合用地對許多房企而言具有挑戰性,尤其是大面積商業用地可能導致虧損,但對龍湖來說,綜合用地不僅可開發住宅,還能增加配套,助力住宅去化。
從好房子到好社區,再到好城區,這些理念構成龍湖集團“好房子”產品體系的底層邏輯。
(作者 田國寶)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田國寶
爆料請聯系:13911734255@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