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很在意孩子的考試分數嗎?
01
“為什么,怎么了?”
一小孩哥回家以后一言不發,徑直走到媽媽面前跪下磕頭。
媽媽被孩子的舉動嚇到了,想著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媽媽,我數學考得好差!”
聽到這里媽媽松了一口氣。
原來是考試成績出來了,孩子數學考了36分。
這個分數確實不高,但媽媽也沒責罵孩子,而是抱著他說沒事,等孩子情緒穩定后慢慢地和孩子聊起這次考試。
畢竟,從孩子的舉動中已經能感受到他的不安。
此時家長若是再沖著孩子發脾氣,恐怕他會更自責害怕。
有網友看到后說,這是孩子為了“不挨打”的套路。
孩子此舉可能會有一些自己的小心思,但就像網友說的,他能意識到自己考得不好就有救。
家長若是一味地指責,打罵,才容易讓孩子失去翻盤的勇氣。
因為不管孩子考多少分,家都是孩子的家。
只是有些家長不知道,有時候自己根本沒放在心上的氣話、玩笑話,卻會在孩子心里“生根發芽”。
02
一男孩因為粗心考試沒考好,給媽媽打電話。
結果,媽媽知道后沒能控制住情緒,訓斥了孩子一頓。
掛了電話以后,本來就很自責孩子情緒更低落了。
他坐在沙發上痛哭,懊惱地打自己耳光。
等媽媽在監控中看到這一幕后,才知道自己的反應對他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事后她很自責,沒有第一時間去安慰孩子。
很多時候家長的一次沒控制好情緒,可能就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巨大傷害。
其實,生活中有不少家長都和男孩媽媽一樣,在聽到分數后更在意的是孩子因為什么扣分,然后以此展開對孩子的批評或者埋怨:
“你要是認真點,那分會丟嗎?”
“一天干啥都馬馬虎虎的,你還好意思哭?”
家長的本意或許只是希望孩子下次不犯同樣的錯誤,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語是“暴力”的。
但實際上,不管是下意識的指責還是帶有情緒的反饋,無疑是在給孩子增加痛苦。
誰都希望自家小孩優秀,但父母若總是以高目標要求孩子,孩子很容易被壓垮。
03
之前網上一則新聞給我留下很深的影響。
一對父母對孩子學習成績要求很高。
孩子放學回家,除了做完老師留的作業,還要完成他們布置的練習題。
四年級的孩子在一次考試中得了99.5分,爸爸得知竟然生氣質問道:
“怎么才99.5分,還有0.5分被你吃了嗎?”
孩子看著憤怒的爸爸,突然渾身抽搐,暈倒在地。
而孩子抽搐暈倒的場面,在這個家并不是第一次發生。
剛開始父母沒在意,可后來隨著孩子在家學習時抽搐次數越來越多,他們才帶著孩子去看醫生。
經過診斷,孩子患上了分離(轉換)性障礙,也就是常說的癔癥。
而患病原因,與父母關系很大。
醫生發現,每當提到學習、寫字,甚至拿起筆做題時,孩子都會哭。
因為他壓力太大了!做錯了題會受到責罵;考試不是第一名,會被責怪……
父母的高要求就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得他喘不過氣。
說實話,孩子的成績已經很優秀了,卻被不滿足的父母逼得遍體鱗傷。
一個本應充滿歡聲笑語的家庭,卻在這份“愛”與“期望”的包圍中,悄然走向崩潰,著實令人心痛!
04
一小女孩因為考試成績未達自己的預期,情緒十分低落。
父母很是心疼,因為孩子平時的努力他們看在眼里。
盡管這一次的考試成績并不理想,但他們希望女兒不要過度沉浸在消極的情緒里。
于是,他們特意為女兒準備了一桌豐盛的美食,作為對她這段時間辛苦學習的嘉獎,以此鼓勵安慰她,幫助孩子穩住心態。
看到父母準備的一桌子菜肴,女孩的眼神由震驚轉為感動,她的眼眶微紅。
原來她的付出有被父母看到。
網友們在看到這一幕后,紛紛為這對父母的做法點贊。
成績只是衡量知識掌握程度的一個標準,并不能因此就作為一個定義。
父母要學會正視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份付出,及時給予正向的鼓勵與引導,孩子才能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勇敢地面對未來的挑戰,繼續前行。
05
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家長:
他們在家里質問孩子:“那1分扣哪里了?又是因為馬虎?”
但是在外面卻會很高興地和別人說:“我家孩子這回考了99分!”
其實,在他們心中,孩子是他們的驕傲。
可惜的是,在孩子面前,很多父母不愛表達這份喜悅與驕傲。
千萬不要這樣!
在孩子取得好成績時能大方給他點贊;孩子成績不理想時,也不要忽視他們的付出。
當孩子從你眼中看見光芒,他才會活成閃閃發亮的樣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