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夏雨過后,位于貴安新區馬場鎮的四村村霧氣縈繞。下午兩點,隨著霧氣漸漸散去,村內千株古茶樹逐漸顯露真容。
郁郁蔥蔥的古茶樹園。
這些擁有上百年歷史的古茶樹,多年來因缺乏系統開發,一直處于自然生長狀態。“我們曾與兩家企業合作,但均以失敗告終。合作模式比較粗淺,主要以收購茶青為主,但收購與否、收購多少完全取決于企業,我們毫無主動權。”四村村黨支部書記陶勇說。
轉機出現在2022年。來自貴陽高新區的貴州年輪科技有限公司及貴山文苑文化公司偶然發現這些古茶樹資源,通過整合自身優勢與央企合作,不僅盤活了村內閑置土地,更讓古茶樹重煥生機,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
“作為一家數字供應鏈科技企業,市場精準對接是我們的核心優勢。在了解到四村村擁有大量古茶樹資源后,我們立即展開實地調研,希望能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為村子做些實事。”貴州年輪科技負責人李玉波說。
隨后,貴州年輪科技發起成立了兩山年輪茶業有限公司,聯合四村村及依托貴安新區區位優勢和黔中地區特有的小葉灌木古樹茶資源,創新推出“銷—供—產”可持續發展模式。這一模式既貫徹了“兩山”理念,又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2023年8月,四村村“零碳古茶”產業項目正式啟動。
“古茶樹制成的紅茶品質出眾,市場反響極佳。現在我們既能在家門口采茶務工,又能獲得穩定收益。”村民們說。盛茶期,百來號人一起在茶山采茶,村民日均收入可達200元,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目前,四村村壹號茶山年產古樹茶約2萬斤,大部分通過訂單模式直供央企,其余面向市場銷售。“我們開發了‘年輪茶社’微信小程序,推出‘線上認養+線下體驗’模式,計劃每年開放1000棵古茶樹供認養。”李玉波表示,目前四村村仍有大量古茶樹資源待開發,歡迎更多企業參與鄉村振興。
最近,隨著4000萬元道路修繕資金的落實,年輪科技對未來充滿信心,“這條道路不僅是交通紐帶,更是鄉村振興的致富路。通過完善基建、深化產業、創新模式,我們將讓百年古茶樹真正成為村民的‘綠色銀行’。”年輪科技有關負責人說。
記者 陳佳藝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