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zhuǎn)眼又快到端午節(jié)了,要說端午節(jié)最有代表性的食物,那肯定是粽子!粽子可不是普通的美食,它背后藏著老祖宗幾千年的文化和各種講究。最開始粽子是用來祭祀的,現(xiàn)在成了過節(jié)必吃的美味。
粽子的歷史能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那會兒它就已經(jīng)有了特別的文化含義。最早的粽子叫“角黍”或者“筒粽”。西晉有本書《風(fēng)土記》里寫著,端午節(jié)大家會吃角黍,還用茭白葉包著黏米,加點粟米,用草木灰水煮熟了吃。這么包粽子,其實藏著古人“陰陽和諧”的哲學(xué)思想。
說到粽子的由來,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和屈原有關(guān)的傳說。南朝梁代的《續(xù)齊諧記》里講,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后,楚國人特別傷心,每年這天都往江里投竹筒裝的米來祭祀他。后來有人夢到屈原說,祭品總被蛟龍偷走,讓用楝樹葉蓋住,再用五彩絲線綁起來,因為蛟龍最怕這兩樣?xùn)|西。從那以后,大家包粽子就用特定的葉子和彩線,這習(xí)俗就這么傳下來了。
除了屈原,有些地方端午節(jié)還紀念其他人。吳越地區(qū)紀念伍子胥,他被吳王賜死后投江,傳說成了潮神;還有紀念孝女曹娥,她為了找父親也投江了;山西一帶會紀念介子推。這些不同的故事,讓端午節(jié)的文化更豐富。
粽子的諧音在傳統(tǒng)文化里也超有講究。“粽子”和“中子”讀音差不多,以前民間送粽子就是希望家里多子多孫。清代的“九子粽”,九個粽子串在一起,就是多子多福的意思。而且“粽”和“宗”同音,吃粽子還有光宗耀祖的好寓意。
而到了現(xiàn)在,粽子的存在價值更多還是為了滿足我們這張嘴,中國地大物博,不同地方的粽子差別可大了,從樣子、味道到做法,都帶著當(dāng)?shù)氐奶厣卜从沉烁鞯氐奈锂a(chǎn)、飲食習(xí)慣和文化。
粽子的形狀也是五花八門。最早粽子做成角形,因為以前用牛角祭天。現(xiàn)在有三角形、四角形、長條形等等。江南多是四角粽,潮汕喜歡三角粽,廣西的“枕頭粽”長長的,上海城隍廟還有小巧的火腿小粽,能當(dāng)茶點吃。
不同地方的粽子,讓中國的飲食文化更豐富,也讓端午節(jié)更有意思。因此,每逢端午將至,就有一個話題被大家熱議:全國哪里的粽子最好吃?經(jīng)過評選,在眾多粽子中,有8種來自不同地域的粽子是比較出名的。
接下來,我就跟大家說說8大最好吃的粽子排行榜,你吃過幾種?有你家鄉(xiāng)的嗎?
第一種:嘉興鮮肉粽
說起嘉興,很多人第一反應(yīng)就是肉粽。嘉興是魚米之鄉(xiāng),糯米和豬肉都特別好。這里的肉粽被叫做“粽子之王”,靠的就是肥而不膩、咸甜正好的絕妙口感。
做嘉興肉粽可有講究:先選顆粒飽滿的本地糯米,泡幾個小時后,拌上鹽和醬油調(diào)味;五花肉要肥瘦相間,切成小塊,用醬油、鹽、糖腌制入味。包粽子時,兩片粽葉折成漏斗狀,先鋪一層糯米,中間放上腌好的五花肉,再蓋上一層米,包成四角形,用繩子扎緊。最后放進大鍋里煮上好幾個小時,等肥肉融化在糯米里,整個屋子都是香氣。
明清時期嘉興肉粽就出名了,現(xiàn)在每年端午節(jié),嘉興還會辦粽子文化節(jié)。據(jù)說粽子的做法還是春秋時期越國大夫范蠡教給當(dāng)?shù)厝说模浆F(xiàn)在已經(jīng)成了嘉興人的日常美食,走在街頭隨時都能買到。
第二種:汨羅粽子
湖南汨羅是屈原的故鄉(xiāng),這里的粽子帶著濃濃的湘味。汨羅粽子多是長錐三角形,一眼就能認出來。餡料常用湘味臘肉、鹽菜,吃起來咸香過癮。
制作時,糯米泡好后要拌上鹽和油,增加緊實的口感。粽葉卷成錐形,先放一層米,加餡料,再蓋上米,包好后用繩子捆緊。經(jīng)過長時間煮制,糯米變得有嚼勁,臘肉的香味也滲進了每一粒米里。
兩千多年前,屈原投江后,汨羅百姓為了保護他的遺體,把粽子扔進江中喂魚蝦。這個習(xí)俗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每到端午,汨羅江上龍舟競渡,家家戶戶包粽子,都是對屈原的懷念。
第三種:老北京粽子
老北京的粽子主打一個“甜”。過去北京人包粽子,喜歡把糯米和黃米混在一起,口感更豐富。餡料常用去核的紅棗,蒸熟后棗香四溢,甜而不膩。
制作時,米要提前泡透,紅棗切成小塊。包粽子的手法和別處差不多,也是折成漏斗狀,一層米、一層棗,包成四角形。老北京人煮粽子特別有耐心,慢慢熬煮讓棗味充分融進米里。
在老北京,粽子可不只端午吃。胡同里小販的吆喝聲,“粽子——江米小棗兒的!”是很多人的童年記憶。婚禮、壽宴上,粽子也是必備,寓意著團圓吉祥,承載著老北京的人情味兒。
第四種:貴州酸菜粽
貴州人愛吃酸,連粽子都帶著獨特的酸辣味。酸菜粽用的是當(dāng)?shù)靥厣岵耍兴槌聪愫蠛团疵装谝黄穑笫旌笏崂遍_胃,風(fēng)味十足。
別看做法簡單,選材很關(guān)鍵。酸菜一定要夠酸夠脆,糯米吸收了酸菜的汁水,口感層次豐富。在貴州的節(jié)日慶典上,酸菜粽是常見的美食,體現(xiàn)了當(dāng)?shù)厝藢λ崂笨谖兜膱?zhí)著和對美食的創(chuàng)造力。
第五種:上海咸味粽
上海的咸味粽融合了本幫菜的濃油赤醬風(fēng)格。餡料除了鮮肉,還會加香菇,提鮮增香。鮮肉要用調(diào)料提前腌制,香菇泡發(fā)切塊,和糯米一起包進粽葉里。
經(jīng)過長時間燉煮,肉汁滲進糯米,香菇的鮮味也充分釋放。在上海的街頭巷尾,端午前后總能看到賣粽子的攤位。老上海人辦喜事、過生日,也少不了咸味粽,象征著生活圓滿幸福。
第六種:云南火腿粽
云南火腿聞名全國,做成粽子更是一絕。火腿切成小塊先煎香,讓油脂滲出,和糯米包在一起煮。火腿的咸香和糯米的軟糯完美融合,咬一口滿嘴留香。
云南少數(shù)民族多,火腿粽常在節(jié)日慶典時出現(xiàn)。當(dāng)?shù)厝税褌鹘y(tǒng)火腿和粽子結(jié)合,既有地域特色,又充滿創(chuàng)新,體現(xiàn)了云南人對美食的獨特理解。
第七種:廣西枕頭粽
廣西的枕頭粽個頭特別大,形狀方方正正像枕頭。餡料超豐富,綠豆、豬肉是經(jīng)典搭配。綠豆要提前泡發(fā)煮熟,豬肉切塊腌制,和糯米一起包進寬大的粽葉里。
因為個頭大,煮的時間也長,綠豆的沙軟、豬肉的油潤全都融進糯米里。在廣西,壯族、瑤族等少數(shù)民族都有包枕頭粽的傳統(tǒng),祭祀祖先、走親訪友都會帶上,寓意著日子過得圓滿富足。
第八種:海南芭蕉葉粽
海南的粽子用芭蕉葉包裹,自帶一股清新的植物香氣。餡料超實在,咸蛋黃、叉燒肉、臘肉全都有,滿滿的海島風(fēng)味。
芭蕉葉寬大柔韌,包粽子時先鋪好葉子,放上糯米和餡料,包成四角形。煮熟后的粽子,既有芭蕉葉的清香,又有肉香和蛋黃香,在海南的漁村和集市上,隨處都能買到。端午吃芭蕉葉粽,也是海南人傳承多年的習(xí)俗,充滿了濃濃的熱帶風(fēng)情。
這些特色粽子,每一種都藏著當(dāng)?shù)厝说纳钪腔酆颓楦杏洃洝o論離家多遠,一口家鄉(xiāng)味的粽子,總能勾起心底最溫暖的回憶。
除了這些粽子,您還吃過哪里的粽子?在您看來,哪里的粽子最好吃?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您的每一個留言,和每一個點贊,都是我前進的動力!喜歡我的文章別忘了點贊、收藏加個關(guān)注哦,感謝您的閱讀,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